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一个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文字表达式.
(2)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
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A和D(填字母代号).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图F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3)采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需满足什么要求?

分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图F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采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需满足的要求是:反应物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

解答 解:(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2)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图F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①A和D;②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
(3)采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需满足的要求是:反应物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故答案为:反应物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回答.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填序号)①③⑤④②(或③①⑤④②).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A.

(3)取两支试管各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分别在a中加少许MnO2粉末,b中加CuO粉末,发现a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 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温度.这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3)题a 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浓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少的微粒是(  )
A.原子B.原子核C.阳离子D.阴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天酱油B.屈臣氏蒸馏水C.佛山米酒D.风行纯牛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
(1)写出玻璃仪器名称①烧杯②漏斗
(2)进行的是过滤操作.
(3)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滤纸边缘要高于液面(填“高于”或“低于”).
(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则可进行除去不溶性杂质,如要进一步使水净化,则可继续进行蒸馏(填“吸附”或“蒸馏”).
(5)日常生活中采用煮沸将硬水变成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种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X,与红热的碳反应,得到一种有毒且无色的气体Y,则X、Y分别为(  )
A.X:CO,Y:CO2B.X:CO2,Y:COC.X:CO2,Y:H2D.X:H2,Y: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向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逐渐加入X,可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再逐渐加入Y,可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小.X,Y依次为(  )
A.盐酸、硫酸钠溶液B.盐酸、氯化钙溶液
C.硫酸、氢氧化钡溶液D.硫酸、氯化钙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如图1).
【饮料说明】
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加入水的体积加入水的温度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200mL15℃a(待记录)
2200mL50℃b(待记录)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2)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64mL,b=132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依据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反应物(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有关,与温度无关.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不断摇动两套装置中的锥形瓶A,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白磷的燃烧B.食物腐烂C.钢铁生锈D.动植物的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