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01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①③④(填序号)
①CO   ②CO2  ③SO2  ④NO2
(2)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③(填序号)
①天然气    ②石油    ③酒精    ④煤
(3)我市从4月1号起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PM2.5的检测.汽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碳,这是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4)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③(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④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5)除了对汽车尾气的检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减少火力发电,提倡使用水能、太阳能发电;;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分析 (1)根据空气污染物考虑;
(2)根据三大化石燃料考虑;
(3)根据汽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考虑;
(4)根据PM2.5的意思考虑;
(5)根据PM2.5的造成原因考虑.

解答 解:(1)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可总结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三种气体都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的气体;
(2)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3)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就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能把颗粒物吸附在表面,所以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以要比分子大得多;
(5)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是减少释放颗粒物,例如减少火力发电;提倡使用水能、太阳能发电;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控制扬尘、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等方面回答均可).
故答案为:(1)①③④;(2)③;(3)碳;不完全;(4)③;(5)减少火力发电,提倡使用水能、太阳能发电;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控制扬尘、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等方面回答均可).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知道PM2.5是什么意思,要熟记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1.6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对该有机物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含有O元素;③一定不含O元素;④可能含有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⑥分子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3:1:4.其中正确的推断是(  )
A.①③⑤B.①②⑥C.①④⑤D.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
(1)改良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测定出某块农田的土壤pH<7,则土壤呈酸性,要改良此土壤应该施加适量的熟石灰.
(2)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化学式为C2H5SH)作指示气体,乙硫醇可以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2X+6H2O.请推断X的化学式为SO2
(3)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钼(Mo)、钌(Ru)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子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其中催化剂钼是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从MoO3中还原出来的.请写出用碳还原MoO3的化学方程式3C+2MoO3$\frac{\underline{\;高温\;}}{\;}$2Mo+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吸收二氧化碳而产生一层白膜,写出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的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溶液的质量变小了,质量分数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今有A、B、C、D、E五种装置如图所示. 

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所选装置用其代号字母表示)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的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时,发 生装置选用A,收集装置选用C或E,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选用B,收集装置选用C,该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硫化氢是一种无色且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可形成一种酸溶液--氢硫酸.实验室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①硫化氢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这是硫化氢的物理(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硫化氢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③实验室制取H2S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用B,收集装置应选用C(填仪器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用品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纳米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高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锥形瓶,②酒精灯.
(2)实验室欲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 a→g→f→i.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CO2
(4)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你觉得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5)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同种气体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只答出一条即可)添加液体比较方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如图1回答问题:

(1)用装置A制氧气.
①用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冬冬用AD相连制取和收集的氧气,来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下列不属于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B.
A.氧气不纯  B.集气瓶没预先装少量水
C.铁丝太粗  D.系在铁丝上的木柴燃烧尽了,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2)同学们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时,探究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部分因素,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 L温度∕℃二氧化锰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 L反应所需的时间∕s
51200.1416.75
151200.146.04
30535249.21
30555210.76
①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通过实验Ⅰ和Ⅱ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从实验Ⅲ和Ⅳ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④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是减小、不变还是增大呢?不变.
⑤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王林同学想起自己家里有一瓶消毒用的双氧水,经查看发现已过期,他用实验证明了这瓶双氧水已经完全变质.请你猜想王林同学的实验步骤是:取这瓶双氧水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没有气泡产生.
(3)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的块状固体与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①制取硫化氢时选用的发生装置B或C.
②硫化氢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硫化氢气体可被水吸收,用碱液(如NaOH溶液)吸收效果最好.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将n端(选填m、n、e、f)与图2的g端(填g、h)相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根据图中自制汽水的配料回答问题.
(1)柠檬酸的pH<7(填“<”、“=”或“>”),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2)配料中富含维生素的是果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