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做的改进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选择C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取6.32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出体剩余物中锰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7,则加热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g.
(3)现采用B装置进行实验,并设计如下方案,请完成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编号实验目的温度催化剂浓度
实验Ⅰ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25℃1g氧化铁10mL 5%的H2O2溶液
实验Ⅱ45℃2g二氧化锰10mL 6%的H2O2溶液
结果实验Ⅱ的反应速率更快,很多同学一致认为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越快,但王老师认为他们的实验方案设计不完全正确,请你找出该实验不恰当的地方是(请说出2点)
 
 

(4)若用5g二氧化锰跟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取9.6g的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的氯酸钾?反应结束后残留固体质量至少有多少?(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利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气体,并且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特别是要注意集满气体后的操作顺序,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对比试验要严格控制变量和因变量;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解答:解:(1)①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②是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
故填:酒精灯;锥形瓶.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做的改进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
 
K2MnO4+MnO2+O2↑;
选择C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能够防止水倒流入试管时把试管炸裂;
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解:设反应后氧元素的质量为x,
6.32g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质量为:6.32g×
55
158
×100%=2.2g,
氧元素的质量为:6.32g×
64
158
×100%=2.56g,
剩余物中锰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7时,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5×2):(16×7)=55:56,
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则有:55:56=2.2g:x,
x=2.24g,
则加热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2.56g-2.24g=0.32g,
故填:0.32;
(3)该实验不恰当的地方有:催化剂不同,催化剂的质量不同,过氧化氢热源的浓度不同,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越快的结论.
故填:催化剂的质量不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
(4)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y,
2KClO3
MnO2
.
2KCl+3O2↑,
 245       149   96
  x         y    9.6g
245
x
=
149
y
=
96
9.6g

x=24.5g,y=14.9g,
反应结束后残留固体质量为:5g+14.9g=19.9g,
答:若用5g二氧化锰跟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取9.6g的氧气,至少需要24.5g的氯酸钾,反应结束后残留固体质量至少有19.9g.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仪器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锥型瓶B、坩锅钳
C、胶头滴管D、托盘天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 ②水银 ③澄清石灰水 ④冰水共存物 ⑤稀盐酸 ⑥高锰酸钾
⑦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 ⑧液态的氧气 ⑨氨气.请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化合物的是
 
;  (4)属于氧化物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①氢元素
 
;②硫酸亚铁
 
;③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该氧化物是
 

(2)在符号“2SO
 
2-
4
”中:前面的系数“2”表示
 
;右上角的“2-”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雨后彩虹B、彩色图画
C、节日焰火D、霓虹闪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水与澄清石灰水-CO2
B、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C、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D、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在课外书了解到氧化铜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该小组为了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编号氯酸钾质量(g)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12.0 
2        ①氧化铜  0.5  
32.0二氧化锰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表格中的数值:①
 
 
,“待测数据”是指
 

(2)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氧化铜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后续实验.(提示:氯化钾溶于水,氧化铜不溶于水.)
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目的
实验表明,加入氧化铜后产生氧气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①将上述加热后残留的固体溶于足量的水,
 
 
②将①中所得的氧化铜
 
 
(3)请写出用氧化铜催化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NaOH+CuSO4→Cu(OH)2↓+Na2SO4
(2)C2H4+O2
点燃
 
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E、G为固体,且A、G均为单质,E为红棕色固体,G为常见金属;C、F、D、H为无色气体,其中C、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气体,且C有毒;B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为有机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
 

(2)反应②常被称为
 
反应原理;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反应③可以说明
 
(填字母);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再结合成新分子
(5)在工业生产中为防止反应④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