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化学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对问题的认识.“物质构成的奥妙”这一主题让我们认识到了常见的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等内容.现有Na、H、O、S四种元素,请你参与下列问题的研究. 
(1)上述四种元素中,除氧元素外,还有一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6,请写出该元素的名称
 
(2)在上述四种元素中,任选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酸:H2SO4;碱:
 
;盐:Na2SO4;氧化物:SO2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去分析判断;
(2)根据碱的组成去分析判断.
解答:解:(1)硫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16,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故答案为:硫酸元素;
(2)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从组成上来看,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故Na、H、O、S四种元素,可以组成的碱为:NaOH;故答案为:NaO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及碱的组成的理解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铁的冶炼.可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金属活动顺序.实验室有锌、铁、铜、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七种物质,选择合适的物质,对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
①方法一:所选用的三种物质是
 
、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方法二:选用锌、铁、铜和稀硫酸四种物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现象是
 

③方法三:设计不同于以上两种方法的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你选用的物质是
 

④上述三种方法中,涉及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何检验两种无色液体,它们是水和过氧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工厂废液中含有ZnCl2、FeCl2、CuCl2,要从中全部回收金属铜,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加入稍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
 
,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
 
;相关的方程式
 
;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过程中有效作用的粒子是
 
,其微观转化过程
 
;如何利用化学方法继续实验得到纯净的金属铜,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包括加入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
 
;B.
 

(2)这个图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说明改正的方法:
 

(3)某同学采用改正后的装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请你帮助他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里仅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它是这个反应的
 
,起
 
作用.
(5)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则应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氧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a.氧化铁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b.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没有催化作用.
【设计与实验】
序号操作记录的现象
向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不复燃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将上步反应后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将滤渣加入稀盐酸中
 
【结论】氧化铁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分析】实验③的目的是
 

【评价】小红同学分析后,认为仅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小红的理由是
 
.经进一步完善实验,确认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均可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设计实验比较这两种物质的催化剂效果时需控制的变量
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反应温度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1g红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多少g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探究中,吸入的
 
多于呼出的,吸入的
 
少于吸出的,吸入的
 
小于呼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