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C. 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 D. 二氧化碳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利用了金属铜具有的______性。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

(2)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铜片上物质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要熄灭该物质的燃烧,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4)为消除残留白磷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可向水中加入CuSO4溶液,有关的反应如下:

x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则化学方程式中的x=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江油市六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的质量(m)与时间(t)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8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B. 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C. 农业生产中使用浸灌方式灌溉庄稼,水分能充分吸收,有利节约用水

D. 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学期2019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题型:简答题

化学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很多成语和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着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

(2)“砖木取火”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

(3)“真金不怕火”说明金的化学性质是___。(选填“活泼”或“稳定”)

(4)在古代人们把烧红的生铁放在铁砧上反复捶打最终使生铁转化为钢,这就是“百炼成钢”的来历,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生铁中的碳的燃烧,从而降低碳元素的含量,请写出上述过程中最关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5)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该化学反应基本的类型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学期2019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题型:单选题

运载飞船的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化合物 B. 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 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 碳、氢、氮元素质量比2:8: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地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联合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 B. 测溶液的pH

C. 稀释浓硫酸 D. 蒸发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 (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

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