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2)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图1连接好装置.
【观察与分析Ⅰ】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有(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图2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氨气和水蒸气,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填名称).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中残留的CO2全部鼓入D中.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DCE,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
(7)若将产生的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生成红色固体、无色液体和气体单质三种物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3Cu+3H2O+N2

分析 (1)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碳酸氢钠完全分解后仍有固体碳酸钠,而碳酸氢铵完全分解后没有固体剩余.
(4)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和E装置的作用进行考虑;
(5)根据反应前装置内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测定结果,再进行分析;
(6)根据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考虑;
(7)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如果有氨气生成,则氨气进入酚酞试液中时,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由结论可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应该继续完成的实验是:打开铁夹1,(关闭铁夹2),继续加热至石灰水中不再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仍有固体剩余.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硫酸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也除去了氨气;D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气体;E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如果没有E装置,空气中二氧化碳会进入D装置,造成二氧化碳增多,结果偏大;
(5)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赶入装置D中,否则实验结果会偏小;
(6)先通入D是将水、二氧化碳除去,再通入C质量的增加量就是氨气的质量,装置E是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C装置;
(7)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生成红色固体、无色液体和气体单质三种物质,可知红色固体为铜单质、无色液体为水、气体单质是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3Cu+3H2O+N2
故答案为:(1)Ca(OH)2+CO2=CaCO3↓+H2O;
(2)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有;
(4)除去氨气和水蒸气;吸收二氧化碳;偏大;
(5)二氧化碳;将装置中残留的CO2全部鼓入D中或使得生成的CO2全部被D中的碱石灰吸收
(6)DCE
(7)2NH3+3CuO$\frac{\underline{\;\;△\;\;}}{\;}$3Cu+3H2O+N2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要知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在验证氨气时要把水除掉,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把装置B中的二氧化碳排到C装置时要注意空气中二氧化碳,必须先除去,才能再排气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霾,主要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和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根据目前的认识,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和工业生产的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都是PM2.5的主要来源,它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负面影响.

(1)图甲是不同的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不同部位的示意图,PM10大部分能被阻挡在肺外;PM1颗粒进入血液后,吞噬细胞会对部分颗粒进行吞噬,这些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非特异性(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三效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为无毒气体,图乙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选填序号).
A、该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能将引起雾霾的NO2和CO气体转化为N2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露珠的形成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
C.碘变成碘蒸气D.把棉线织成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现有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生石灰   B.酒精   C.钛合金  D.石墨
(1)D可用于制铅笔芯           
(2)C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3)A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4)B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由于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疗法而获得该奖项.下列有关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2个质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

(1)A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与空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空气中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
(2)B实验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先后熄灭.
(3)C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请结合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选项字母).若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不能采用的是E.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可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气体不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从水、双氧水、空气、木炭、铜丝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1)有两种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2Cu+O2$\frac{\underline{\;\;△\;\;}}{\;}$2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