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用如图6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炼铁技术另一种产物的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
A. 氮气 B. 二氧化硫 C. 固体粉尘 D. 工业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关于实验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向试管中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再倾倒液体
B. 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C. 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 收集好气体后,先从水中拿出集气瓶,再盖上玻璃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如图1所示,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A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______ (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1中B图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______ (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克,该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______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__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 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 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①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说明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②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③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
④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 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B. 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 通过沙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D. 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