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往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
C. 往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
D. 往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CD
【解析】
A、当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水的质量不断增大,直至反应完毕,水的质量继续增大,图像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pH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当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升高,图像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开始是镁与氯化亚铁反应,置换出来的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故溶液的质量减小,而当镁与氯化铝反应时,置换出来的铝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会增大,图像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时,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多,图像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实验室中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拓展出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到他们的探究活动中来。
已知A、B两烧杯反应后均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角度考虑,A、B两烧杯内发生的均为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小玉同学在实验中发现, 刚开始向A内倾倒B中液体时,烧杯内无明显现象,加入一段时间后,溶液中_____(填现象)。请你用方程式帮助他解释“烧杯内无明显现象”的原因_____。
(3)步骤D结束后,老师带领同学们对滤液M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M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玉的猜想:CaCl2、Ca(OH)2
小东的猜想:CaCl2
请解释小东同学做出猜想的原因_____
(进行实验)小玉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适量滤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于是他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小东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小玉同学的结论,并说明理由_____。
(改进实验)为了得出正确结论,小玉和小东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另取少量滤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滤液M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表达与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后,为了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钙晶体,同学们首先对滤液M进行了蒸发结晶,而后利用了溶液的知识进行了除杂,他们的具体做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2)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写出一种)。
(4)t2℃时,将30g A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至0.1%)。
(5)写出一组符合图中趋势的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B: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__________。
(3)实验C: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A、C、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A-B”的反应可用于工业除铁锈;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若E为单质,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可实现E→D的转化,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__;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可实现D→E的转化。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者B和E属于同一类物质,则C的化学式是:________。在转化为C的四个反应中,不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30℃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镁相关实验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 “吸热”或“放热”)。
(2)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3)甲同学反应后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酸性。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呈酸性;猜想Ⅱ:氯化镁溶液呈酸性。为验证猜想,甲同学需测定__________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4)乙同学重复甲同学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所得试管中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发现实验与甲同学实验不同的是,反应后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乙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乙同学为验证猜想,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镁可以与水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研究三: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如图为镁原子、钙原子和钡原子结构示意图。已知其中Ba的活动性最强,据此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除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还与_________有关。
研究四:确定镁条的成分:
称取3.2g表面被氧化的镁条, 放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氢气0.2g。求:
(6)此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为________。
(7)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氧化镁与稀盐酸能反应,类似盐酸除铁锈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饮用可乐时,小华对“1体积的水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1 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
(进行实验)
(1)将蒸馏水煮沸后,置于细口瓶中,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盖上瓶塞后再冷却的原因__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法收集,验满后盖上玻璃片,备用。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3)实验①: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
实验②: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录数据:
实验编号 | 抽取气体的体积 | 抽取蒸馏水的体积 | 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 |
① | 10 mL 空气 | 10 mL | 20mL |
② | 10 mL 现制的二氧化碳 | 10 mL | 12mL |
(得出结论)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______体积的二氧化碳。
(注意:若答对本小题奖励4分,化学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质疑)小芳对实验结论产生了疑问:实验②中不能再溶的气体是否还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如收集二氧化碳时空气未完全排尽,也可能导致实验②的残留气体是空气,就不会再溶解,则实验结论不可信。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以上所得实验结论是否可信。写清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