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甘肃省张掖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写出所指仪器的名称:
① ;③ ;⑤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做的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该气体 (填“能”或“不能”)燃烧。如何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
(3)可以用C装置收集的氧气,原因是 ;还可用 装置收集的氧气原因是 。
(4)甲烷(CH4)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据此判断: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后瓶中应 放(填正或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西省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测试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下面是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木炭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请你同他们一起探究:
A B C D
(1)B操作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对照BC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为了使某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C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3)D操作中,用烧杯倾倒的液体名称是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木炭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气体。
(4)写出操作C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是 和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用量筒取一定量水,平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水的体积是
A 8 ml B 大于8ml C 小于8 ml D 小于12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了白色固体 D.固体质量增加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一片区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就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火星四射
D.对于不易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
D.②容易得到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仪器a是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旋转活塞分次滴加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氯酸钾 ③二氧化锰 ④高锰酸钾
装置:
⑴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装置序号)。
⑵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G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这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
⑶如图所示,某气体X可用E装置收集,若改用F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 口通入(填“b”或“c”)。
⑷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某同学采用C装置收集并在瓶中预留了适量的水,可实验中集气瓶还是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