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发酵粉是糕点的常见膨松剂,成分一般是NH4HCO3、NaHCO3.某同学将发酵粉加入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呈无色.
(一)、为确定气体和固体及溶液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蓝色,则该气体为NH3(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作出如下图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①白色固体是CaCO3
                  ②白色固体是Ca(OH)2
                  ③白色固体是CaCO3和Ca(OH)2
【实验】: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滴入酚酞,无明显变化,白色固体一定是CaCO3
(3)将所得溶液分为两份:
   ①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
   ②在另一份中通入足量的CO2后,滴入酚酞.生成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则原溶液中有溶质Ca(OH)2、NaOH(写化学式).
(二)、为确定发酵粉成分含量,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4)已知NaHCO3加热可以分解: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现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5.3g.则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为4:21.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气和水,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进行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钙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3)根据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没有碳酸钠和碳酸铵,通入足量的CO2后,滴入酚酞.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呈碱性,说明含有氢氧化钠进行解答;
(4)根据碳酸氢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残留固体就是碳酸钠,利用碳酸钠的质量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出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即可.

解答 解:(1)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NH4HCO3=CaCO3↓+NH3↑+2H2O;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2)氢氧化钙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滴入酚酞,无明显变化,则白色固体一定没有氢氧化钙,故白色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3)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没有碳酸钠和碳酸铵,通入足量的CO2后,滴入酚酞.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呈碱性,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4)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168                  106
x                      5.3g
$\frac{168}{x}=\frac{106}{5.3g}$
x=8.4g
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10g-8.4g):8.4g=4:21
答: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为4:21.
故答案为:
(1)NH3
(2)CaCO3
(3)Ca(OH)2、NaOH;
(4)4:21.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碳酸钠B.甲烷C.碳酸钙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方案
现象溶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清液中有氢氧化钠清液中有碳酸钠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是酚酞溶液变红.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可完全除去Na2CO3,防止影响(或干扰)对NaOH的检验.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AC.(填序号)
A.Ba(OH)2溶液B.CaCl2溶液C.Ca(OH)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表:
物质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MgCO3
溶解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不溶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夜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渐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质量的关系如图2曲线表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除去空气中的CO2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演算反应时,若两种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图线如图2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填化学式),理由是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g,大于2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有一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若此粒子不显电性,则n=10;若此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n=12;若此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n=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一些烟花和照明弹中含有镁粉,这是因为(  )
A.镁粉是银白色的B.镁粉的价格十分便宜
C.镁粉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D.镁粉的密度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蜡烛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白烟,点燃这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复燃,这是因为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15.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氩元素.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5)钠离子的符号为Na+,其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当你品尝香酥的油炸食品时,你摄入的营养素是油脂.下列不属于油脂物理性质的是(  )
A.密度比水小,黏度大
B.易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
C.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动物油脂呈固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