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_____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 | _____ |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_____。
【答案】 分液漏斗 B E CaCO3+2HCl═CaCl2+H2O+CO2↑ A Cu、Cu2O 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解答;【猜想假设】根据猜想①②结合Cu和Cu2O都是红色解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分析解答;【实验反思】根据Cu2O+H2SO4=CuSO4+Cu+H2O解答。(1)①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猜想假设】③Cu、Cu2O;【设计实验】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在做“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
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根据已学知识,实验小组对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
①碳酸盐一般不溶于水。如碳酸钙不溶于水。
②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③碳酸氢钙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水。
从物质组成角度分类,碳酸氢钙应属于(_____)。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写出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碳酸氢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
(4)(假设与猜想)猜想I:能与盐酸反应
猜想lI: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5)(设计实验并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一: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_________生成 | 猜想I成立 |
实验二: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II成立 |
实验三: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热 | 澄清液体又变浑浊 | 验证了资料描述 |
根据验证实验写出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6)(讨论与反思)
该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不断探究。他们不但发现了新的物质,还了解了它的一些性质,并对生活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水垢的形成以及自然界中溶洞与钟乳石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结束待集气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可能的原因是 (填一条即可)。
(2)放置一周后,B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3)C实验产生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
(4)D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甲:乙:丙=23:17: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丙属于单质
B. 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 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
D. 甲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5月1l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科技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发现新型催化剂,把CO2与H2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甲醇,实现了“人工碳循环”。如图为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利用化学链燃烧产生的高浓度CO2制备甲醇的流程图,据图回答:
(1)图1是利用镍(Ni)进行化学链燃烧的流程图。与传统的燃料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的CO2浓度高,易于收集。
①空气反应器中,金属镍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生成氧化镍(NiO);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Ⅰ.H2+NiONi+H2O;Ⅱ.CO+NiO
Ni+CO2,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Ⅰ”或“Ⅱ”),反应Ⅱ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
②与CO、H2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出的CO2浓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
(2)图2是利用高浓度CO2制取甲醇的流程图:吸收池内,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高浓度CO2生成碳酸氢钠;分解池内,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放出CO2;合成塔内,利用新型催化剂,CO2与H2反应生成甲醇(CH4O)与水。
①吸收池内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合成塔内生成甲醇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H2与CO2的质量比是_____。该反应中,原料H2的理想来源是_____。如果将来H2的制取技术取得突破,“CO2与H2反应高效变甲醇”这一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的意义是_____(答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最近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绿色自由”构想,先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中,再把二氧化碳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合成塔中转化为甲醇(CH3OH)。具体流程如下:
(已知:CO2+K2CO3 +H2O = 2KHCO3)
(1)吸收池的作用是_______。
(2)碳酸氢钾(KHCO3)在分解池中发生分解反应,其反应条件是_______。
(3)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如果空气不经过吸收池和分解池,直接通入合成塔,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重庆一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A操作中玻璃棒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 ②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③蒸发时待水分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④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3)配置NaCl溶液时,称量精盐发现天平指针偏左,应______(填序号)
A.增加适量砝码 B.减少适量砝码 C.增加适量精盐 D.减少适量精盐
(4)配置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填序号)
①粗盐溶解时不充分 ②过滤时滤纸破损
③蒸发时溶液飞溅 ④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注: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gA和80gB固体中各加水150g,加热溶解,同时蒸掉50g水,冷却至T1℃,此时 ( )
A. 二者均有晶体析出 B. 只有A析出
C. 只有B析出 D. 二者均没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用A或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其实验室制取原理是FeS(固)+H2SO4=FeSO4+H2S↑。要制取该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并选择装置_______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