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查阅资料】(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2)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这瓶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这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这瓶溶液是: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该溶液不可能是       。理由是       

另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       
实验二:验证猜想三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提出猜想】猜想三:这瓶溶液是:NaOH。
实验一: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理由是只有NaCl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

 
有气泡产生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正确,因NaOH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2CO3.。
实验二:验证猜想三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再滴加酚酞
产生白色沉淀,滴酚酞后变红
 

试题分析:[提出猜想]依据实验室用到的含钠元素的物质有三种: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结合图示可知,猜想三是:可能是氢氧化钠的溶液。
[实验验证]实验一:①由于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均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的溶液;
②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碳酸钠会和加入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即有气泡产生;
因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生成碳酸钠,所以判断该溶液是碳酸钠的溶液是不正确的。
实验二:检验溶液是否是氢氧化钠溶液,就需要先排除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的鉴定的干扰,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可使碳酸根转化成沉淀,而后对溶液用酚酞试液进行检验,只要溶液此时变红,则可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
点评:对于失去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要结合所给出问题情景和常见物质的检验、鉴别方法,还要注意分析标签上残留的信息,通过细致地分析、计算,最后,将破损的标签残缺的信息补充完整,或者鉴别、推断出其主要成分的本来面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过程如下:

1.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IV.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
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                     、称量。
(2)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①II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3)①日常生活中为方便使用通常将金属制成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合金①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          材料
②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③以上硬币涉及到Fe、Cu、Al、Ni(镍),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 H2SO4=" Ni" SO4+ H2↑  Fe+ Ni Cl 2=" Ni" + Fe Cl 2
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m1 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的最佳试剂是_____(填序号),实验时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① 澄清石灰水    ② 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 稀盐酸     ④ 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 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 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_____。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 g,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 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可完成用      (写反应物的名称)制取氧气的实验,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2)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3)在实验(2)中,若用II代替I,干燥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 + 2CO2 =" 2X" + Y,反应中若消耗39 g Na2O2,生成Y的质量是8 g,则X的化学式是      ,II中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8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在上述图示条件下,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写出用盐酸清洗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2)铝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比铜和铁晚,这是因为       
(3)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过一会儿,他又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                
(4)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今年春节前夕,我国北方遭遇冰雪灾害。为了清除道路上的冰雪,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工业盐融雪剂用于除冰雪。同学们从新闻中得知:①使用工业盐融雪剂后,道路两旁树木、农作物大量死亡;②桥梁路面除冰不得使用工业盐融雪剂。
【提出问题】工业盐融雪剂对树木、农作物和桥梁为什么会造成危害?
【查找资料】(1)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和NaNO2
(2)土壤盐碱化会造成树木、农作物死亡。
【提出猜想】猜想一:工业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猜想二:工业盐溶液对钢铁可能有更强的腐蚀性。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猜想一和猜想二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工业盐溶液显碱性,会造成道路两旁的土壤盐碱化。
 
猜想


实验①         实验②
(请将液体名称填在上面的横线上)
实验①:6—7天后明显生锈。
实验②: 2—3天后明显生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对于道路除冰,请你提出更好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小资料: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1)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B中实验现象是                       。B中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因是                        。C中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一段时间后,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E中的活塞,并用弹簧夹K2夹紧橡皮管。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解释C中呈现的现象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该粉末是          
【解释与结论】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