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用于制造触屏材料的铟,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
C. 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是克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新塘片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酒精的分子式为C2H5OH。请回答:
(1)酒精分子中含有______种原子,一个酒精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原子;
(2)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2月份段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2月份段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
A. H2 B. CO2 C. NH3 D. 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徐在做完氧气的制取和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后,将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全部倒入装有水的废液缸中,并对浊液成分进行分析。将浊液过滤,取无色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固体质量不变,再往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仍有固体残留且所得溶液为蓝色。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最后剩余固体是二氧化锰
B. 制取氧气所用固体是氯酸钾
C. 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不变
D. 滤渣中一定有铜,因此还原氧化铜的还原剂是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小气球先鼓再变瘪。其中“变鼓”的原因是______。
(2)B实验中,实验前后,烧杯中钠元素的质量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A、B两个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图:
(1)反应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整个循环过程中涉及的氧化物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沿淮五校联盟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制成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冰箱除味剂进行了相关探究。
探究一:除味剂的还原性
(1)除味剂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实验前,小组同学将除味剂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
(2)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小组同学将如图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将试管直立起来,并在酒精灯上加上网罩。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其目的是提高加热温度,同学们展开充分的讨论,认为提高加热温度的方法还有_____ (答一种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其原因是_____。有同学认为此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一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途径有可能_____。
A 碳和氧化铜反应不彻底生成
B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
C 试管里空气中本身含有一氧化碳
探究二:除味剂的吸附效果
小组同学认为除味剂的质量会影响吸附效果,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相关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 10%红墨水溶液 | 同一规格除味剂 | 溶液褪色的时间 |
① | 10mL | 5g | 10min |
② | 10mL | 10g | 5min |
③ | 10mL | 12g | 4min |
④ | 10mL | 15g | 4min |
(4)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
(5)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吸附效果?请说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