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20℃时.1g稀硫酸与lg镁充分反应,所得溶液2g
C.1 g 10%的氯化钠溶液和1g 5%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2g
D.点燃条件下,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氧气分子结合得到2个水分子

分析 A、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考虑;
B、根据镁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考虑;
C、根据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等于两溶液的质量和分析;
D、根据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 解:A、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有的水分子穿插到有的酒精分子间隔中去了,有的酒精分子穿插到有的水分子之间间隔中去了,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故错误;
B、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质量小于2g,故错误;
C、1g10%的氯化钠溶液和1g5%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2g,正确;
D、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两种物质混合时,体积不能加减,方程式的微观意义,某温度时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等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B.铜丝折弯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2016年11月6日,“蛟龙”号设计师崔维成介绍:2020年我国将挑战万米载人深潜,“彩虹鱼”号深潜器将挑战11000米马里亚纳海沟,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三次载人探底,这将是中国人首次实现载人探底深渊极限.
(1)“蛟龙”号身披能抗超高压的钛合金“龙甲”.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它的硬度大于(填“大于”或“小于”金属钛的硬度;
(2)深海潜航中可观测海底的“热液”和“冷泉”现象.前者是海水渗入地下,被熔岩加热后重返海底的活动.海水中丰富矿物在重返地表时遭遇冷水后沉积,沉积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降低,矿物的溶解度减小,结晶析出;
(3)“冷泉”是海底天然气的溢出.我国南海发现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CH4•nH2O,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nH2O+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n+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
点燃酒精灯
C.
过滤
D.
液体的倾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混合后点燃一定会爆炸
B.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
C.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是抗疟药的有效成分,它属于(  )
A.单质B.氧化物C.纯净物D.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016年3月22日是第24届“世界水日”,3月22日-3月28日是第29届“中国水周”.我国的活动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通过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方式
C.为避免水体污染,保障粮食安全,农业上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用肥皂洗衣服时若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浮渣,说明该地区生活用水的硬度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试管B.量筒C.烧杯D.蒸发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