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12gB、24gC、36gD、48g
分析:根据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与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的溶质只有硫酸镁,再根据镁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解答.
解答:解:因Mg(OH)2+H2SO4═MgSO4+2H2O,MgO+H2SO4═MgSO4+H2O,
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等于MgSO4中镁元素的质量,
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MgSO4的质量为x,则
   Mg~MgSO4
   24     120
10g×48%  x
24
120
=
10g×48%
x

解得x=24g
故选B.
点评:学生应根据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得出镁元素的质量的关系是解答关键,注意元素守恒思想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金属镁,其制取工艺流程如下:石灰石
煅烧
生石灰
加水
熟石灰溶液
精英家教网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
 
,得到食盐.
(2)要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进行的操作甲的名称是
 
,如果在学校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该操作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3)小明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明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
 

[实验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
 


[知识拓展]由上述实验结果,若有12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所得产物的总质量m
 
20g
(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衡阳)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制备氢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
  △  
.
 
CaH2
(1)CaH2中钙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2、-1
+2、-1
,装置中的无水氯化钙干燥装置也可用
碱石灰
碱石灰
来代替.
(2)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②①④③
②①④③
(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序号).
①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④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为了确认进入装置C的氢气已经干燥,应在B、C之间再连接一装置X,装置X中加入的试剂是
无水硫酸铜
无水硫酸铜
.若氢气未充分干燥,装置X中的现象为
固体变蓝色
固体变蓝色

(4)为了测量上述实验中制得的氢化钙的纯度,该小组称取mg所制得样品,按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测定.旋开分液漏斗活塞,反应结束后充分冷却,注射器活塞由反应前的V1mL刻度处变化到V2mL刻度处(V2<V1,气体密度为dg/mL)
①橡胶管的作用为:a.
平衡分液漏斗和烧瓶中的气压
平衡分液漏斗和烧瓶中的气压
;b.
便于水流下
便于水流下

②旋开分液漏斗活塞后,除发生CaH2+H2O═Ca(OH)2+H2↑的反应外,还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为
Ca+2H2O═Ca(OH)2+H2
Ca+2H2O═Ca(OH)2+H2

③用w表示氢化钙的纯度,请用一个等式表示出d、V1、V2和w之间的关系
2mw
21
+
m(1-w)
20
═(V2-V1)×d
2mw
21
+
m(1-w)
20
═(V2-V1)×d

④该小组乙同学认为去掉连接的注射器,也要计算出氢化钙的纯度.他同样称取mg样品,加入烧瓶中后称取反应前的质量为m1g,反应后的质量为m2g.乙同学表示出的m,m1,m2和w之间的关系的等式为
2mw
21
+
m(1-w)
20
=m1-m2
2mw
21
+
m(1-w)
20
=m1-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主族和零族部分,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有关问题:
主族
周期
ⅢA 0
1
2 A B
C D E
F G H
J
(1)A、B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
HF
HF
NH3
NH3
.(用相应化学符号填写,下同)
(2)A、B、C、D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3->F->Na+>Mg2+
N3->F->Na+>Mg2+

(3)若E的原子序数为m,则A的原子序数是
m-9
m-9
,H的原子序数是
m+19
m+19

(4)C、D、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顺序是
KOH>NaOH>Mg(OH)2
KOH>NaOH>Mg(OH)2

(5)C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电子式是
Na+[:O:O:]2-Na+
Na+[:O:O:]2-Na+

(6)A~J所有元素中,两两相互结合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2S、K2S、MgF2、MgBr2
Na2S、K2S、MgF2、Mg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金属镁,其制取工艺流程如下:石灰石数学公式生石灰数学公式熟石灰溶液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________,得到食盐.
(2)要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进行的操作甲的名称是________,如果在学校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该操作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小明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明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MgOMgCl2 Mg3N2Mg(NO32MgCO3 Mg(OH)2
颜色白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白色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________;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________

[知识拓展]由上述实验结果,若有12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所得产物的总质量m________20g
(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金属镁,其制取工艺流程如下: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        ,得到食盐。

(2)要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进行的操作甲的名称是             ,如果在学校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该操作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3)小明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明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 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                           

                                                       

[实验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知识拓展]由上述实验结果,若有12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所得产物的总质量m ___20g  (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