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液漏斗中应该加入液体药品,锥形瓶中应该加入固体药品,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和基本反应类型即可;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3)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4)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实验过程分析;
(5)根据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及控制实验速度的方法分析;
(6)根据炭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生成物的性质及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7)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解答 解:(1)分液漏斗中应装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应装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氧气不易溶于水,所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
(3)C是向下排空气法,适宜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不能用此方法收集;B是向上排空气法,可以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4)从实验装置可以看出,此装置的特点是不用加热,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5)如要减慢装置A中的反应速率,应该减慢液体的滴加速率,减少反应物的量,而加热反应物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6)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由于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使氧气体积膨胀,从瓶口逸出,会出现的后果是:一会儿就会熄灭,正确的操作应是:从上到下慢慢插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所以,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铁丝绕成螺旋状,其作用扩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一种黑色的固体;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或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瓶底;该反应的文字表达是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分解反应);(2)D;
(3)收集方法错误,此方法收集不到氧气;向上排空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4)②;(5)①.(6)木炭一会儿就会熄灭;从上到下慢慢插入;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扩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放出热量;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瓶底;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Fe3O4 | Fe2O3 | 铁 | |
分解温度/℃ | 1538 | 1400 | - |
熔点/℃ | - | - | 153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振荡. | 有气泡产生.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物质 | 无 | KMnO4 | MnO2 | Mn |
产生氧气的质量/g | 0 | ml | m2 | m3 |
不溶物的质量/g | 0 | wl | w2 | w3 |
A. | 残留不溶性物质的质量关系为w1>w2>w3 | |
B. | 不加入其他物质时,KClO3未发生分解反应 | |
C. | KMnO4是KClO3分解制氧气效果最好的催化剂 | |
D. | 3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KClO3分解制氧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推广公共自行车项目,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 |
B. | 用天然气替代煤、液化石油气,减少酸雨的形成 | |
C. | 大量焚烧秸秆,减少农村秸秆堆放问题 | |
D. | 大力开发氢能、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