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石和烧碱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错误;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误;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能鉴别,正确;D、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锌和铜的表面都会附着银,说明锌、铜的活动性都大于银,但是无法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测试(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MC B. 核内有115个质子

C. 是非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403

B 【解析】A、根据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可知,含有两个字母的应“一大二小”,故元素符号表示为Mc,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5,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镆,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下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C 【解析】 试题分析:A.从图中可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第一层为2;第二层为6。此项不正确。B.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项不正确。C.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个,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此项正确。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C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资阳雁江区2018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

C.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利用木炭也可以

B 【解析】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C溶解过程是物理变化,溶解时也伴随能量的变化;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利用红磷在空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濉溪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镁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与反应初始温度有关;猜想二:与稀硫酸的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

用砂纸打磨镁条,进行下列实验。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质量和长度的镁条与相同体积的稀硫酸进行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反应初温/℃

镁的形状

稀硫酸的浓度/%

气体的体积/ml(收集0.5分钟)

20

镁条

5

40

20

镁条

10

55

30

镁条

10

62

(2)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3)实验②和③比较,镁与稀硫酸反应快慢与_________有关。

(4)通过实验①和②比较,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最好选用收集方法_____,除了上述的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测量________,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反思与评价)

(6)实验①结束时测得溶液的温度为30℃,该反应属于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除去镁条表面的杂质或氧化膜 Mg+H2SO4=MgSO4+H2↑ 温度。 相同条件下,稀硫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排水, 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放热。 【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用砂纸打磨锌片可以除去锌片表面的杂质或氧化膜; (2)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濉溪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菲律宾大学的Edwino Fernando和同事们发现一种新植物,它可以吸收大量镍元素,吸收量是普通植物的100到1000倍,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镍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C.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8 D. 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镍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故B正确;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9-28=31,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之和,故C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没有单位,故D错误。 点睛∶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福建省永春县化学质检试卷 题型:填空题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

(1)变化Ⅰ的产物所属物质类别为_____。(填“氧化物”或“酸”、“碱”、“盐”)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Ⅰ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变化Ⅰ的产物转化成有机物______(填物质的名称),该物质是生物的主要供能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氧化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

氧化物 C 变化Ⅰ的过程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改变了而原子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葡萄糖 热能 【解析】(1)变化Ⅰ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水属氧化物;(2)变化1是化学变化,变化2是物理变化,降温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间隔变小了,故选C;(3)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分子,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生成了新分子;(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其中葡萄糖属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A图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一点就可以)。

⑵B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______(只写一个)

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采用C图操作量取水,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⑷D图蒸发操作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的铁锈没有清理干净 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 偏大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解析】(1)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的铁锈没有清理干净;(2)B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有: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3)采用C图操作量取水,是俯视法量取水会小于实际值,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邓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近两年北方地区严重雾霾得到有效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需要使用高效清洁燃料。

(1)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有哪些?(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

(2)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充分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写出一条即可)_____

产物是水无污染(洁净),热值高等合理即可 和氧气有充分大的接触面积,有足够多的氧气 【解析】(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的燃烧值高;(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