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2018年3月26日电,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已如期建成年产1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页岩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页岩气有利于缓解石油资源的短缺
B. 使用页岩气可减少硫、氮氧化物的排放
C. 页岩气和天然气的燃烧产物相同
D. 页岩气开采泄漏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D 【解析】 A、使用页岩气能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故是解决能源的重要途径,正确; B、页岩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是清洁能源,正确; C、页岩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天然气的燃烧产物相同,正确;D、页岩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易燃气体,如果泄露可能发生爆炸,错误。故选D。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1.4物质性质的探究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物理性质不正确的是( )
A. 汞(银白色液体) B. 胆矾晶体(蓝色固体) C. 氨水(无色无味液体) D. 液氧(淡蓝色液体)
C 【解析】 试题A.汞是一种银白色的液体; B.胆矾是蓝色固体; C.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有刺激性气味; D.氧气是无色气体但液氧和固氧都是淡蓝色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没有改变
B.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C. 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C 【解析】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不参与反应,只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A选项正确;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选项正确;催化剂只能对反应速率有影响,不能控制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不能增加反应物的质量,C选项错误;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故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D选项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 2.3.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题型:填空题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____)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____)
(3)决定原子种类的是中子数(____)
(4)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没有带电的微粒(____)
(5)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____)
(6)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____)
(7)核外电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____)
(8)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____)
√××××√×√ 【解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正确; (2)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3)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故错误; (4)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在原子内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所以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错误; (5)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青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待试管中的反应完全停止后,她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乙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B. 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含铜,可能含铁
C. 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D. 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克
D 【解析】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所以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铁又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所以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但是氯化铜的量不能确定,所以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中是否含铁,不能确定,错误; 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加入烧杯中后,会继续生成铜,所以试管②中一定含...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三个二氧化硫分子:2SO3 B. 两个氮分子:2N
C. 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D. 一个铝离子: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成分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其他成分反应)。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 铜粉应稍过量
B. 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D 【解析】 A、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使用铜粉的量足够,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故A正确;B、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不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读数偏小,故B正确;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故C正确;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和玻璃管中气体总体积的五分之...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七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 象 | 解 释 |
A |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B |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
C |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D |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现有32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氧化物 B.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 【解析】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44g+36g﹣16g=6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4g,氧元素的质量为36g﹣4g=32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可燃物,该可燃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32g﹣64g=0,则该可燃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