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2)据反应 原理书写方程式;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并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化学式解答;
(4)①有剩余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③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解答;
④根据溶解时溶液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来解答.
解答 解:(1)要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可向其中加入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若泡沫方法则是软水,若浮渣较多则是硬水;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2Cl+X=NH3+HClO,反应物中氮、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1、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HClO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1+x+(-2)×1=0,则x=+1;
(4)①t1℃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A试管中有固体剩余,则A形成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由图可知:当温度为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③将t3℃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二者溶解度均减小,析出晶体;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
④向100g t2℃的水中加入35g a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的晶体析出.可以判断该物质在溶解的时候可能是放出了热量,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使a物质全部溶解,等温度降低后又析出晶体;
故答案为:(1)活性炭;肥皂水;
(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H2O;+1;
(4)①A;②t2℃;③<;④a物质溶于水放热.
点评 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水的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运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电解水方程式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食用碘盐中的“碘”指碘原子 | |
B. | 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是混合物 | |
C. | 将煤块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降低煤的着火点 | |
D. | 向无色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中一定不含氧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过量碳酸钙、过滤 |
B | O2 | CO | 燃烧 |
C | CuO | CaCO3 | 加水,过滤 |
D | NaCl溶液 | NaOH | 适量BaCl2溶液、过滤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
B. | 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 |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
D.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鼓励开私家车 | B. | 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 ||
C. | 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 D. | 鼓励露天焚烧垃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物质 | 实验现象 | 结论 |
锌 | 产生气泡 | 没有恰好中和,稀盐酸剩余 |
碳酸钠 | 产生气泡 | 没有恰好中和,稀盐酸剩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三种都是非金属元素 | |
B. | 铝、硅、磷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 |
C. | 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 |
D. | 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