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兴趣实验.
(1)如图A所示,向软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了.
(2)如图B所示,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使其与碳酸钠粉末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的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气球膨胀,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
(3)如图C所示,集气瓶和气球中充有某些气体,通过胶头滴管甲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振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变瘪,液体变浑浊,再通过胶头滴管乙向其中滴入另一种液体后,振荡,发现气球又重新膨胀,上述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
(4)同学们又设计以下实验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且碳酸钠能溶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②氮气(N2)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N2和CO2混合气的集气瓶中注入10mL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右侧量筒中有115mL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则混合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50%.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分析回答;
(3)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进行分析;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分析回答.

解答 解:(1)如图A所示,向软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振荡,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了.
(2)如图B所示,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使其与碳酸钠粉末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的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气球膨胀,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
(3)根据题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则气球变瘪,液体变浑浊;继续通过胶头滴管乙向其中滴入另一种液体后,振荡,发现气球又重新膨胀,液体变澄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
(4)①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且碳酸钠能溶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②由于二氧化碳能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瓶内剩余的气体应是一氧化碳,体积为:250mL-10mL-115mL=125mL,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是250mL-125mL=125mL.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frac{125mL}{250mL}×100%$=50%
故答案为:(1)软塑料瓶变瘪了;(2)有大量的气泡生成,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3)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4)①CO2+2NaOH═Na2CO3+H2O;②50.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反应的现象、压强的变化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一种化肥),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求: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3)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多少克CO(NH22与40克NH4NO3含氮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向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稀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现象可用图表示,请问:
(1)产生从0-a所示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反映到达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化学式为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10g纯度65%的锌粒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已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已知氢气的密度是0.08g/L)
(1)求完全反应生成氢气多少克
(2)生成氢气的体积是多少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比较金属活动性
C.
     验证燃烧需O2
D.
        验证反应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NaCO3),主要流程如图1:
(1)试剂A是CO2,写出通入A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2)为什么要先吸氨,后碳酸化?因为饱和氨盐水显碱性,比饱和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即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可用作肥料的NH4Cl,NaCl溶液则可循环使用.NH4Cl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二者中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
②将一定量t2℃时NH4Cl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该过程没有发生改变的是C(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③要使NH4Cl结晶析出而NaCl留在溶液中,通常将温度控制在较低范围(<t1℃),请说明理由在较低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易结晶析出.
④NH4Cl可用作氮肥,在使用时应注意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为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物质属于混合物
B.此物质的化学式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此物质的一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D.此物质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是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暖手包”中发热剂的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及氯化钠三种物质.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一隔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了下列实验,并测定了密闭容器内的空气湿度、O2的体积分数及上升温度(△t)等数据,结果如下:
组别时间活性炭空气湿度O2的体积分数上升温度(△t)
130min0070%21%0
230min00.6g40%21%0
330min1.0g066%20%3.2℃
430min1.0g0.6g40%17%10.7℃
(1)第1、2、3组的实验说明,“暖手包”中能更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物质是活性炭;
(2)上述实验说明,“暖手包”发热时实际上是Fe粉与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为进一步测定发热剂中活性炭的质量分数,小科和同学们分别称取等质量的两份发热剂,设计了两种方案准备进行实验.

但老师指出,这两种方案都有不足,最终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请你分析:
方案甲的不足之处是Fe与CuCl2溶液会反应生成Cu;
方案乙的不足之处是滤渣没有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实验室常用如图1的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1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铁架台;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其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气体已经集满;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D;(填序号)
(5)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钢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类似图2所示的装置,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导气管a(填“a”或“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