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
B |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 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
C | 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 |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
D | 鉴别CO和CH4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小木条,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Ca(OH)2、NaOH溶液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 质 | A | B | C | D | ![]() |
分子示意图 | ? | ![]() | ![]() | ![]() | |
反应前质量/g | 44 | ? | 0 | 0 |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132 | 7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 取样,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
B | 检验氯化钙溶液中含有稀盐酸 | 取样,加入适量的碳酸钙 |
C | 除去氯化铜溶液中的氯化锌 | 加入过量的锌,过滤 |
D | 证明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 | 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B. | 参加反应的甲、丁质量比为1:2 | ||
C. |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 | 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90 | 9 | 0 | 2 |
反应后质量/g | 22 | 45 | 32 | 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