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B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C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D鉴别CO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
A.AB.BC.CD.D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小木条,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Ca(OH)2、NaOH溶液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填代号).

(2)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小明某天中餐吃了米饭、红烧肉、花生米、水煮鱼,你认为他中餐所吃的食物中缺乏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3)做饭时,有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调大”或者“调小”)
(4)小亮取少量厨房清洁剂滴入石蕊溶液后呈蓝色,说明此厨房清洁剂显碱性.
(5)校园内铁制车棚易生锈,同样是金属,为什么金属铝露置在空气中不容易被腐蚀?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6)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H2O+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下列公共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C.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么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的
C.酸化土壤           D.对海洋生物没有影响
②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为减少污染,城市公共交通正大力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为动力.某种清洁燃料的主要成份是A,一定质量的A物质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如下表所示).
物 质ABCD
分子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4400
反应后质量/g0013272
①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O2.(写化学式)
②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取样,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B检验氯化钙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取样,加入适量的碳酸钙
C除去氯化铜溶液中的氯化锌加入过量的锌,过滤
D证明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研究发现苍蝇体内能产生过氧化氢(H2O2),而免受细菌感染,过氧化氢与水构成的元素相同,但它们构成分子的构成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参加反应的甲、丁质量比为1:2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在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以供呼吸之用,其反应原理为:2Na2O2+2CO2═2Na2CO3+O2,若潜水艇中携带有8吨含杂质2.5%(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Na2O2,理论上可产生氧气多少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90902
反应后质量/g224532X
(1)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2)X的值2,则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3)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闻气味
C.
加入固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