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分析 【学生板演】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1)根据“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进行推测无氢氧根,故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2)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 解:【学生板演】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 +2H2O;
【假设猜想】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当H2SO4过量时,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合理;
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三合理;而猜想四为有Na2SO4、H2SO4和NaOH,酸碱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猜想四或四;  NaOH或氢氧化钠;
有气泡产生;    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
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 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二氧化碳不但能溶于水,而且还能跟水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碳酸,碳酸不稳定,又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上述过程的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碳酸、碳酸→水+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再分的事实是(  )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将胆矾晶体研磨变细
C.氧化汞分解得到汞和氧气D.将空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利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20克制取O2,待完全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2克.求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4.8克;
(2)反应前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H、C、O、Na、Cl是初中常见的几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2)用于生产洗涤剂的纯碱Na2CO3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NaHCO3      (4)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
(1)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
(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你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设计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溶解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热固体中一定含有CaO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粉,一定不含有Fe2O3
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二步操作,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O=Ca(OH)2
【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磁铁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溶液呈棕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1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0T1T2T3
B中固体质量(g)6.665.204.804.80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X+CO2↑X是H2O.C中试剂是无水硫酸铜.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②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F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E中,造成试管炸裂.
③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不能确定炭粉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因为可能有①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②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干扰对炭粉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物的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B
A.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灵活
B.在煤炉上放一盆水来防止煤气中毒
C.用盐酸、澄清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2H;
(2)氢氧根离子OH-
(3)5个氮分子5N2
(4)不含金属元素的碱NH3•H2O.
(5)氯化亚铁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