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HCl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NaOH溶液

B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CaCO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C

验证某溶液为稀盐酸

先测溶液的pH<7,再加入锌粉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解析】 A、除去氢气中少量的水蒸气、HCl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又会带入水蒸气,故A错误;B、稀盐酸和与碳酸钙反应会产生气泡,与生石灰反应无现象,可以进行检验,故B正确;C、先测溶液的pH<7,说明溶液显酸性;再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显酸性,但不能证明含有盐酸,也可能是硫酸等,故C错误。故选B。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综合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3 B. 46 C. 92 D. 96

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则=,解得x=46,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单元检测题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B. 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变红

C. 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进入了甲溶液使溶液变红

D.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D 【解析】 A、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是乙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最后溶解在甲中形成了氨水,与乙有关,故此项错误;B、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氨气分子的原因,大烧杯内壁无特殊微粒,故此项错误;C、此项叙述了氨气分子由乙扩散到甲的过程,故此解释正确;D、使酚酞变红是碱性物质氨水的性质,此解释正确。故本题选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实验主要说明的是(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 D. 分子很小

A 【解析】 A、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选项正确;B、图中没有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错误;C、图中过程根本不涉及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选项错误;D、图中没有现象说明分子很小,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三) 题型:推断题

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发生反应,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和E均为氧化物,B和C的物质类别相同且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D可作补钙剂,F中不含氧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D转化为E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②B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C固体溶于水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④D和F在分类中都属于盐

作溶剂(合理即可)HCl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②③ 【解析】 根据“D可做补钙剂”,故D为碳酸钙;根据“B和C物质类别相同且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则BC为减性溶液;根据“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和E均为氧化物”、“F中不含氧元素”,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水,B为氢氧化钙,C为氢氧化钠,E为二氧化碳,F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三) 题型:单选题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C. t1℃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将t2℃时a的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B 【解析】A、如图所示,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a、 b的溶解度大小,错误;B、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C、据图可以看出,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强调饱和溶液,将t2℃时a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卷(三)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 橡胶轮胎 B. 木雕作品 C. 艺术瓷瓶 D. 青铜摆件

D 【解析】A.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无机合成材料。D.属于合金。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合金,合成材料等知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除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

A. 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B. 用浓硫酸吸收O2中的CO2气体

C. 用适量稀硫酸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D. 用稀盐酸除去Fe2O3中的CaCO3

A 【解析】 A、根据金属活动性,铁能和盐酸反应,铜不能,故可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故A正确;B、用浓硫酸不能吸收O2中的CO2气体,因为二氧化碳和浓硫酸不反应,故B错误;C、用适量稀硫酸能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但会带入新是杂质硫酸钠,故C错误;D、用稀盐酸能除去Fe2O3中的CaCO3,但是氧化铁也能和稀盐酸反应,故D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科粤版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题 题型:多选题

下列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的事实是( )

A. 水变成水蒸气

B. 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

D. 降温条件下氧气变成液氧

BC 【解析】 A、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氧化汞受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汞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降温条件下氧气变成液氧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