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明通过有关资料得知在宇宙飞船上可以安装盛有Na2O2(过氧化钠)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于是他进行以下的探究活动:

(1)他用右图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为检验收集到的氧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他应向集气瓶中滴入          ,振荡,发现             ,证明他收集到的氧气中还含有CO2。为使他能收集到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你认为他应在甲、乙装置中间再连接以下的哪个装置?        

(2)进一步探究反应后玻璃管中剩余白色固体的成分。
【进行猜想】提出两个猜想:猜想①:白色固体含有过氧化钠;猜想②:白色固体含碳酸钠。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实验探究】下面是对白色固体进行实验探究的实验报告,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检验白色固体是否含有过氧化钠。
1、取该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
2、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1、               
2、               
白色固体加入水后有      生成,白色固体含过氧化钠。
           
          
取该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里,向试管中滴                
                 
                 
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钠。
【实验反思】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过氧化钠常用于潜水艇、宇宙飞船上制取氧气的优点是(答2点)              
1)a:试管b:长颈漏斗;酒精灯不用时没有盖上灯帽致灯心留有水份。
(2)2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没有塞一小团棉花,造成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3)BEF(或AEF)(2分选漏1个扣1分,选错1个得0分),CaCO3+2HClCaCl2+H2O+CO2↑(4)使二氧化碳与水隔离,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5)②,③。
23.(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特别标明分值外,其余每空1分,共13分)(1)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2)如图

2Na2O2+2CO22Na2CO3+O2;②在常温下进行反应,能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生成物不污染等
试题分析::(1)检验氧气中是否含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集气瓶中滴加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注意导管要长进短出.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碳酸钠与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反思】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常用于潜水艇、宇宙飞船上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在常温下进行反应,能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生成物不污染等.
点评:该题根据查阅资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实验步骤和现象解决问题.主要考查读题能力,能把题目所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牵连.知道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广泛用于洗涤、纺织、医疗、造纸等。某兴趣小组展开了深入的学习:
【资料卡片】:

Ⅰ、制备研究:下图是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问题:
(1)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产中,反应及干燥均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原因是      
(3)生产过程中,需加入较多的NaCl,以便过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4)操作A的名称是    ,若在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5)洗涤过碳酸钠晶体最好选用      
A.蒸馏水    B.无水酒精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饱和NaCl溶液
(6)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其中主要含有的溶质是            
Ⅱ、纯度测定:测定过碳酸钠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部分仪器略去),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①      ;②将过碳酸钠样品(2.20g)和少许黑色粉末均匀混合后置于装置A中,在量筒中加满水;③连接仪器,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水;④待装置A中      时,停止滴加水,并关闭活塞;⑤待量筒中水面不再变化时,记录其中水面刻度;⑥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7)完善实验步骤的相关内容:①      、④      
(8)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黑色粉末能加快过碳酸钠的分解速率,其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可能是       (填化学式);
(9)实验中,      ,则开始收集气体;(2分)
A.刚开始出现气泡时       B.当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
C.若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部,复燃时
(10)若量筒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224mL(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近似为1.43g·L—1。),计算过碳酸钠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3分,Mr(2Na2CO3·3H2O2)=314、Mr(O2)=32]      
【实验反思】:
(11)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大,可能原因是      
(12)量筒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13)有同学提出,装置中原有空气会使测定结果偏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14)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用下述方案进行测定。方案:将装置A中剩余物过滤,洗涤滤渣,并将洗涤液并入滤液蒸发得无水固体1.39g。则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为      
(15)根据资料卡片,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方案测定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      。(只需给出简要的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CO2 + 2NaOH        Na2CO3 + H2O。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        现象,可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填写“物理”或“化学”)。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 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2)实验步骤及记录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则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Ⅱ和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除生成氧气外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计算】本实验中,若提供22gCO2气体,则需要含CaCO390%的大理石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如下图,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盛有CO2、O2、H2中的一种,集气瓶B盛有这三种气体中的另一种。小刚和小强想对瓶中气体进行探究。

(1)他们由放置方法判断,A瓶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和小强分别设计如下探究方案,都能确定B瓶气体是余下两种气体中的哪一种。
①小刚的方案: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瓶中,观察现象。按小刚方案实验时,若木条复燃,则B瓶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②小强的方案:将一种碱溶液倒入B瓶中,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小强所选的碱溶液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的探究,邀请你一同参加.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配套装置是   或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请写出实验室制CO2的化学方程式                                  
(4)若F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红,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H2SO4
Na2SO4
MgSO4
溶解度/g
与水任意比互溶
19.0
39.0
   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            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实验验证】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假设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过程如下:

1.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IV.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
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                     、称量。
(2)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①II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3)①日常生活中为方便使用通常将金属制成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合金①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          材料
②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③以上硬币涉及到Fe、Cu、Al、Ni(镍),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 H2SO4=" Ni" SO4+ H2↑  Fe+ Ni Cl 2=" Ni" + Fe Cl 2
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一)学习了二氧化碳性质后,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二氧化硫(SO2)的某些性质,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某同学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3分)

(1)通过上述实验,小明同学可得二氧化硫气体的二点性质,分别是:
                                                                     
                                                                    
(2)A操作中,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                          
(二)酒精灯的灯焰分三个部分,为了探究灯焰的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如下:(3分)
外焰温度
内焰温度
焰心温度
840
896
686
①根据上表数据,灯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②根据上表数据,加热实验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       位置较适宜。
③实验中,若燃着的酒精灯中酒精不足,现要添加酒精,采取的操作是:先             ;再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可完成用      (写反应物的名称)制取氧气的实验,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2)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3)在实验(2)中,若用II代替I,干燥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 + 2CO2 =" 2X" + Y,反应中若消耗39 g Na2O2,生成Y的质量是8 g,则X的化学式是      ,II中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