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玻璃管中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测定结果;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当气泡不再产生时,说明反应已经进行彻底;
(3)若C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则根据反应前后玻璃管中的固体质量差可以判断产生的气体组成;
(4)铁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碳不能喝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解答 解:(1)步骤③通入N2的目的是排出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
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判断二氧化碳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故填:排出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判断二氧化碳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2)可以判定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试管A和B中均无气泡产生.
故填:试管A和B中均无气泡产生.
(3)若C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反应前后玻璃管中的固体质量差为:51.68g-50.24g=1.44g,而B增重0.88g,说明生成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氧化碳.
故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反应前后玻璃管中的固体质量差大于B中增加的质量.
(4)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中炭粉是否有剩余的实验步骤是:把玻璃管中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果烧杯底部有不溶解的黑色固体,说明碳粉有剩余,如果烧杯底部没有不溶解的黑色固体,说明碳粉没有剩余.
故填:把玻璃管中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果烧杯底部有不溶解的黑色固体,说明碳粉有剩余,如果烧杯底部没有不溶解的黑色固体,说明碳粉没有剩余.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 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乙炔(或C2H2) |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固体溶解,无气泡放出.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不是碳酸钙 |
(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3滴酚酞. | 溶液变红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④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到大草原去开荒种地 | |
B. | 为粮食增产,多施用高效化肥、农药 | |
C. | 大力使用化石燃料 | |
D. | 努力实施“绿色化学”,把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个半胱氨酸分子由1 4个原子构成 | |
B. | 半胱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 | |
C. | 半胱氨酸由5种元素组成 | |
D. | C、H、N、S、O元素的质量比为3:7:1: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失去生理活性 | B. | 用灼热的方法鉴别真假黄金 | ||
C. |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 D. | 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2(O2)--通过灼热的铜丝 | |
B. | Na2CO3溶液(NaOH)--通入适量CO2 | |
C. | FeCl3溶液(HCl)--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
D. | Zn(NO3)2溶液(AgNO3)--加入过量锌粉,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