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上表A写出于铝元素的核电荷数:__________。
(2)E中X为____,C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最外层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写出B和D两种微粒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中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名称:a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一般都用到上述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那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 ② 氢氧化铁_________
③3个碳酸分子_________ ④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_________
⑤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⑥ 铵根离子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下图。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① CO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 CO还原Fe2O3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Fe3O4、FeO、Fe
③ NaOH溶液与石灰水相似,能吸收CO2,但不变浑浊
④
物质性质 | 四氧化三铁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铁粉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实验与猜想】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________ 和 ________
(2)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a.全部为铁粉;b.__________;c._________
【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写名称)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
(5)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________。
A.收集CO B.吸收CO2 C.检验CO2
【实践应用】小明和他的同学想测定某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用CO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
(6)上述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g;
(7)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需要有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仪器,给体温计消毒时,应该( )
A.用自来水冲洗B.在沸水中煮 20~30min
C.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D.在火焰上灼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观察演示实验后做的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
C.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