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错误的是( )
A. 2H表示原子的个数
B. O2﹣表示一个离子中所带的电荷数目
C. CO2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原子的个数
D. 表示水分子中氧元素显﹣2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问题: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 ;② _______;③ 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收集氧气可选择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Fe2O3→Fe B. Cu→CuCl2 C. Al→Al2O3 D. CO2→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水是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运用。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净化处理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含铜<1.0mg/L,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2)有些地区村民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宏观上图示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化学式)。
②从微观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种类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原子
B.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A. 用滴管取液前在瓶中挤出空气
B. 浓硫酸稀释
C. 滴加液体
D. 测溶液的酸碱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为测定某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称取该合金样品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若不考虑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求: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所示),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条先褪色(石灰水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钙不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__________ (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一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氧气的浓度__________。
(5)(得出结论)经过以上实验可知,假设__________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