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可燃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这种可燃冰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这种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603:5:327.5%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1)由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则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8×(1×2+16)=160; (2)这种可燃冰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12:(1×20):(16×8)=12:20:128=3:5:32; (3)这种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将药品用镊子送入试管,再慢慢竖起试管,故A错误;B、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过多会使液体飞溅,故B错误;C、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2.1元素与元素符号 题型:单选题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A. 红磷 B. 干冰 C. 氯酸钾 D. 食盐水
B 【解析】 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x属于单质;y属于化合物;z属于氧化物。A、红磷属于单质,正确;B、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错误;C、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错误;D、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1.4物质性质的探究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请根据在“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与探究内容,填写下表
探究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得出结论 |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气 | 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
|
|
|
|
|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1.4物质性质的探究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面氧气和二氧化碳自述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时,开始收集。
(3)用B和E装置制取并收集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择装置B作为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其突出优点是_____,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___(用导气管端口字母表示)
长颈漏斗A2KClO32KCl + 3O2 ↑气泡均匀连续的放出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efcd 【解析】 根据用氯酸钾制氧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应选用装置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继“共享单车”之后又推出了“共享汽车”。如图所示,“共享汽车”使用的是纯电动汽车,充满电时可行驶约170公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汽车”的外部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一种即可);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填一种即可)。
(2)电动汽车的使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同时,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还具有的主要优点是_____
(3)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轮胎易爆胎”的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发生5.7级地震,绥化大部分地区有震感。下列各种灾后救援及生活行为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 搭建帐篷 B. 生火做饭 C. 铲除废石 D. 砍断倾倒树木
B 【解析】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搭建帐篷只是撑起帐篷,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生火做饭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铲除废石只是将废石位置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砍断倾倒树木,只是将其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如何学习化学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学校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是( )
A. 扇闻气体的气味 B. 先预热,再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C. 用嘴吹灭酒精灯 D. 取用液体时细口瓶标签对着手心
C 【解析】 试题用嘴吹灭酒精灯,易引起灯内酒精着火,引发酒精灯爆炸。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