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部分信息.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
(2)已知某碘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碘酸钾(KIO3):
①氯化钠含有的阴离子是Cl-(用符号表示),KIO3中I的化合价为+5价.
②用试剂X测定该碘盐中碘元素的含量,发生如下反应:
KIO3+5X+3H2SO4═3K2SO4+3I2+3H2O,推算X的化学式为KI.

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其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进行解答;
(2)①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Cl;氯化钠含有的阴离子是Cl-;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解答KIO3中I的化合价;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 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53,
(2)①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Cl;氯化钠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表示为:Cl-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KIO3中I的化合价为:(+1)+x+(-2)×3=0;x=+5;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IO3+5X+3H2SO4=3K2SO4+3I2+3H2O,反应前钾、碘、氧、氢、硫原子个数分别为1、1、15、6、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碘、氧、氢、硫原子个数分别为6、6、15、6、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5X分子中含有5个钾原子和5个碘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钾原子和1个碘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KI.
故答案为:(1)53;(2)①Cl-;+5价; ②KI.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合价计算及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图2所示的是A、B、D、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Fe2O3,BFe3O4,CFe,DCu.
(2)反应③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3)写出E的任一用途:作为燃料.
(4)写出②的任一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生成疏松多孔的铁锈,铁锈为红棕色,其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有密封的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为5cm处.(提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白磷是足量的)回答下列问题:
(1)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
①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活塞向(填“左”或“右”)右移动.
(2)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常温,活塞应停在约4厘米处,据此可得出结论是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写出下列粒子模型所对应的分子名称:
(1)氢分子  (2)两个氧原子

(3)水分子      (4)甲烷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碳酸钠B.甲烷C.碳酸钙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氢氧化钠浓溶液.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不含Mg.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 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Mg(OH)2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10.47.2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Ⅱ.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0.5gMgCO3消耗的盐酸体积与0.5g“镁粉”消耗的盐酸体积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小.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一氧化碳有毒性.
(3)一氧化碳用途有:一氧化碳可做燃料;冶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有一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若此粒子不显电性,则n=10;若此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n=12;若此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n=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