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下列实验装置,先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1)B中导管不能插到瓶底,说明原因。
(2)写出完成上述实验的操作及预期现象。
(3)实验后,观察到A中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存在,写出A中溶质组成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
(1)使B瓶中留部分溶液用于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打开K1,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A 中溶液变浑浊,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打开K 2,C 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B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 (3)NaCl;NaCl、CaCl2 【解析】 (1)...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盘锦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解析】 A、催化剂一定可以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故错误;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的发光发热等,故错误; C、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正确;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生铁、天然气 B. 金刚石、净化后的空气
C. 干冰、可乐 D. 液氧、冰水混合物
B 【解析】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A、生铁是铁合金,是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混合物;B、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净化后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是混合物;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化合物,可乐是溶液,是混合物;D、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固态和液态的水混合在一起,是纯净物。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国中宣部等17个部门联合下发《“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下列节能减排措施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风能发电 B. 植树造林 C.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 D.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C 【解析】 A.风能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 B.大量植树造林,没有新物质生成, C.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 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没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倾倒 B. 液体的加热
C.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D. 用滴管取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高温煅烧石灰石 ______;_____;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 ;__________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CaO+CO2↑分解反应2Mg+O22MgO化合反应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解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1)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
A. 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B. 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儿购物
C.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D. 推广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能源汽车
C 【解析】 根据空气、水体、土壤等的污染与防治措施分析。 A、分类回收废旧金属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错误;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能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错误;C、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等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正确;D、推广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故选项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1.2..2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题型:单选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提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 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C 【解析】 ①红磷燃烧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避免了集气瓶内压强过大进入水过少,不能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情况,故①说法正确;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铜丝表面由光滑的紫红色变成黑色,故②说法正确;③应该在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故③说法错误;④实验过程中为了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加入的铜丝必须是过量的,故④说法错误;⑤两个实验中气体都没有被完全耗尽,...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3.1.4离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 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 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的多 D. 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D 【解析】 试题A、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而钠离子失去了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10,故不相等,错误,B、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故它们的性质不相同,错误,C、由钠原子形成钠离子只是失去最外层电子数,而电子的质量很小,故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几乎相等,而不是大很多,错误,D、由钠原子形成钠离子只是失去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