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雨水资源化是一种发展趋势,2008年奥运会所使用的奥运场馆都建立了雨水利用系统,大大提高了雨水利用率.
(1)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常受NO2、SO2的污染形成酸雨.若要测定某雨水酸度,可使用pH试纸(或pH计).
(2)雨水受到SO2污染时,将发生SO2与水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H2O═H2SO3;空气中的SO2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3)收集的地面雨水常携带树叶、塑料袋等不溶杂物,处理雨水时应进行沉降、过滤;
(4)要使主要受SO2污染的酸雨可被回收利用,必须对其酸性进行中和,你认为以下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加入适量的B固体(填序号).
A.NaOH B.Ca(OH)2 C.CaCl2 D.Na2CO3

分析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使用pH试纸或pH计,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要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酸雨能与碱性物质反应.

解答 解:(1)要测定某雨水酸度,可使用pH试纸或pH计,所以本题答案为:pH试纸(或pH计);
(2)化石燃料中含有的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所以本题答案为:SO2+H2O=H2SO3,化石燃料的燃烧;
(3)要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所以本题答案为:过滤;
(4)酸雨能与碱性物质反应,A的价格太高,C不与酸反应,D的价格高,故选B.
答案:(1)pH试纸(或pH计); (2)SO2+H2O═H2SO3;化石燃料的燃烧;(3)过滤;(4)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雨的形成以及处理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合理均可);
(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任填一种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若需取用48g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  )
A.100 mL的量筒B.托盘天平C.50 mL的量筒D.50 mL的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会如何处理?
(1)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使野炊锅的底部位于火焰的外焰部分,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2)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物质充分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3)野餐食谱如下:
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
饮品:雪碧
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的营养素有哪些?蛋白质、糖类、油脂、水和无机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对从大豆中提取的油脂进行实验探究.他们从有关资料中查得,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己烷等有机溶剂,且有机溶剂大多数具有挥发性、易燃烧.有机溶剂可以把果实,如大豆、花生中的油脂提取出来.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他们用以下实验进行大豆油脂的提取.
①用研钵把5g大豆研碎,放到试管中,加入10mL己烷,振荡后静置几分钟;
②用过滤器过滤提取液;
③把提取液放到烧杯中,用热水浴蒸发掉己烷;
④观察得到的大豆油,把油移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10mL水,振荡静置后,豆油和水分层,豆油浮在水面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操作中,振荡的目的是使大豆中的豆油充分溶解;“静置几分钟”的目的是使未溶解的残渣沉降,便于过滤.
(2)为什么用热水浴蒸发掉己烷,而不是用酒精灯加热蒸发?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温度过高,可能使己烷或大豆油发生燃烧.
(3)根据上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归纳豆油的主要物理性质:豆油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如图为潍坊公共自行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②③(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①④.
(2)公共自行车的闸线为钢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3)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其与空气、水接触而生锈.防止公共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有效措施是涂油.
(4)公共自行车有些零件选用了铝合金材料,其优点是质量轻、硬度大和耐腐蚀.废旧自行车回收利用的意义是减少环境污染及保护金属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①将饮水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充满呼出的气体;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桌上.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
(2)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CO(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2)实验室里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学校开运动会用到发令枪,所用弹药主要是红磷,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