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
(1)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____(填序号)为气体发生装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最大转化率为________(填序号);
a.25% b.33.3% c.50% d.100%
②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填序号)。
a.润湿玻璃管 b.检查气密性 c.均匀预热 d.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
(2)①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多孔塑料片上常放置的药品为______,此装置与B装置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其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
(3)①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用装置______(填序号)可以收集较纯净氢气;
②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发生爆炸。图G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若将氢气的发生装置与导管a连接,松开止水夹,在导管口点燃气体,发生装置不会爆炸。此装置的作用是___(填序号)。
a.提高了气体纯度 b.阻止气体在发生装置内燃烧 c.改变了氢气的化学性质
(4)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了一种有趣的喷泉(如图一)。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
①玻璃套管中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
②为了保证实验安全和环保,若选用图二甲、乙装置组合收集氨气,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另一端接乙装置中的c,装置中漏斗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九年级元月调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等质量的 O2 和 O3 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②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③实验室可以选择铁丝或红磷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
④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⑤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⑦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④⑦ D. 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梅溪湖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下列成语都涉及到燃烧的相关知识,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A. 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B. 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氧气
C. 火上浇油——增大氧气浓度从而使燃烧更旺
D.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火焰为淡蓝色,说明氢气能支持燃烧
B.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相同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十五天,并成功与“天宫一号”对接,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航天大国。如图是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Ⅰ的作用是将空气和CO2、H2O分离
B. 装置Ⅱ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分解反应
C. 装置Ⅲ中水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了氢气和氧气
D. 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蒸发,是否有固体出现 |
B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是O2 |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
C | 检查煤气是否泄漏 | 燃着的木条检验 |
D | 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验满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下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盛有蒸馏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的示数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