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如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并验证它们的部分性质(图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略).请你回答:

(1)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与A装置相比,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不需要加热.(写一点即可)
(2)将BCD连接制取氧气,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蜡烛剧烈燃烧.
(3)按E和F装置进行实验(在水中将胶塞取下),该实验现象说明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区别是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则不能.

分析 (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不同的实验装置,具有不同的功能;
(2)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3)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分析.

解答 解:(1)B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B装置与A装置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安全;
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不需要加热;
(2)将BCD连接制取氧气,如果C中氧气已满,则氧气会经导管进入烧杯,如看到烧杯内的燃着的蜡烛剧烈燃烧,则说明C中的氧气已收集满.
故答案为:蜡烛剧烈燃烧.
(3)E装置中,若在水中将胶塞取下后,水进入不了试管;F装置中,若在水中将胶塞取下后,会看到有一定量的水进入试管,该实验现象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因此在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时的区别是: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则不能;故填: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则不能;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A;
(3)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4)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H2O 7.62%,K2CO3 2.38%,KOH 90%.若将此样品w g加入到98g20%的稀硫酸中,过量的酸再用20g10%的KOH溶液中和,恰好完全反应.蒸干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的质量为(  )
A.30.8 gB.34.8 g
C.30.8 g~34.8 g之间D.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铜在电气工业中有非常重要的用途.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大
B.铜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C.铜的原子序数为29,其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g
D.铜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所以它在化合物中只能形成+1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吴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按要求填空.

①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的发生装置有AB(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有B;用C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c端进入(填“b”或“c”).
②实验室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③小吴D装置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显蓝色,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填“酸”、“碱”或“中”).
④小吴用E装置探究CO2能否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他做了两组对比实验:第一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水,发现气球鼓起不明显;第二组用胶头滴管广口瓶中加入2 mL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发现气球迅速鼓起.他得出的结论是:CO2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2CO3+H2O═2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今年全市化学实验考查的实验之一是制取、收集一瓶氧气并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1)小明利用上述A装置来制取和收集一瓶氧气.
①仪器①的名称长颈漏斗;
②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但他最终却没能
收集到一瓶氧气,经检查发现A装置有一个明显的错误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到液面以下.
(2)小明利用上述B装置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把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使热量不易散失,更容易达到铁丝着火点,然而遗憾的是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原因是铁丝表面有锈(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欲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过量的稀HCl
B.现有NaOH、稀H2SO4、NaCl、FeCl3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
C.欲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Cu( NO32,可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
D.欲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和HCl气体,可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4,后通入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是溴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的值为35,n的值为7;
(2)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溴化镁的化学式为Mg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的密度有0.0064千克/米3的差异.他没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又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气.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氩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B.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C.科学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不能放过微小的差异
D.从含氮物质中可以制得纯净的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