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小组同学进行规范的操作和仔细的观察,得到的正确结论为:
(1)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
(2)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
(3)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少.

分析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把燃着木条分别伸入瓶中,小木条燃烧不旺;说明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没有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即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
故答案为:(1)氧气的含量多;(2)二氧化碳的含量少.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变红色.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分子不断运动;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促进氨水受热分解.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反应速度快;②大大降低了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变红色,不同变化是下面的先变红色上面的后变红色,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人教版新化学教材关于“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 Fe2O3)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虑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克./
Ⅳ.在装有a克氧化铁粉末的C试管、装有a克二氧化锰粉末的D中分别放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Ⅰ的A试管中若伸入燃烧的硫,则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实验Ⅲ中“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时使用的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实验结论】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Fe2O3)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写出氧化铁(Fe2O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符号表达式2H2O2$\frac{\underline{\;三氧化二铁\;}}{\;}$2H2O+O2↑.
【实验评价】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铁的催化效果是否比二氧化锰的更好.
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填序号).
A.MnO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若答对下列问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为探究“二氧化锰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测
Ⅱ.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Ⅲ.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Ⅳ.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①写出步骤Ⅰ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用手捂住锥形瓶,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②实验中,小组同学用容器内压强的大小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③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份.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份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方案一,理由是(从环保或操作角度分析)该操作简单,无污染,现象明显.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
①气体是CO     ②该气体是O2
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更合理②(填“①”或“②”).理由是因为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实验现象木条复燃
结论该气体为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倾倒
B.
   液体的加热
C.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D.
 用滴管取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电镀厂的废水中含有Cu(NO32和AgNO3,为处理水体污染并回收金属,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对所得滤液B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滤后所得滤液B中含有哪些成分?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的猜想:滤液B中只含有Fe(NO32
乙同学的猜想:滤液B中只含有Cu(NO32和AgNO3两种溶质;
两同学的猜想:滤液B中只含有Fe(NO32和Cu(NO32两种溶质;
【查阅资料】稀盐酸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且生成白色沉淀.
【表达与交流】写出甲同学猜想的理由:(1)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
【反思与评价】请对乙同学的猜想做出评价:(2)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实验探究】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应该是(3)AgNO3、Cu(NO32、Fe(NO32
【归纳总结】在考虑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后滤液的成分时,不但要考虑置换的先后顺序还要考虑(4)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青蒿素是白色针状结晶,味苦,几乎不溶于水.下列有关青萵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味苦,几乎不溶于水”属于青蒿素的化学性质
B.青蒿素不属于氧化物
C.青蒿素中碳、氢和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5:22:5
D.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天气预报时,下列指标不会预报的是(  )
A.PM2.5B.二氧化硫浓度C.氮氧化合物浓度D.二氧化碳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对石蜡燃烧时的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蜡硬度小,不溶于水
B.蜡烛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
C.可以观察到石蜡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