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一组是(  )

A. 汽油挥发 B. 菜刀生锈 C. 火药爆炸 D. 光合作用

F 【解析】 试题菜刀生锈;火药爆炸;光合作用这三个变化中都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一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D、_____.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解析】 A、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选项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选项错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其碳原子排列为正八面体结构,结构稳定,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化学中有很多“化学之最”,比如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
 

现象
 

A
 

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HCl
 

有NaCl生成
 

D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A.A B.B C.C D.D

C 【解析】 试题A、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会发生潮解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凭感官判断有氯化钠生成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解析】 A、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会发生潮解进,所以将NaOH固体放在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仪征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N2,还有O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 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低 D. 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

B 【解析】 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不是燃料;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正确,空气中氮气大约占78%;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正。 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错误;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不是燃料,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正确,空气中氮气大约占7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仪征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导致的可能是

A. 集气瓶中水没有装满 B.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

C. 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收集 D.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AC 【解析】 试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的为集气瓶中水没有装满,残留空气,故不纯净;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收集,集气瓶中收集了装置内的空气;所以答案选择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D. 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的粒子是原子

C 【解析】 A、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故A错误;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B错误;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故C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D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为测定其中碳酸钠的含量,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取该样品12.6g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4.4g,得到137g氯化钠溶液。

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得到137g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84.1%;10%。 【解析】 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1)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4.1%; (2)得到137g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火点

B 【解析】 A、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错误;B、用湿抹布盖住酒精,既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使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自身的着火点才可以燃烧,故错误;D、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过氧化钠是一种浅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固体的棉花放入烧杯中(见右图),缓慢倒入后发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同时也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了.

.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外,还需满足另外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均能发生化学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按右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②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④一段时间后,在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装置的烧杯内“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中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小木条复燃”说明了反应产生了________.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不助燃也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除去;放出;除去放出氧气 【解析】 Ⅰ.根据燃烧的条件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缓慢倒入CO2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说明氧气由下向上缺少,同时也说明CO2密度大,不燃烧,也不助燃; Ⅱ.根据燃烧的条件,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另外两个条件是;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实验分析和结论]根据实验装置和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