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酸菜等酸性的食物不宜用铁质器具长期盛放,因为______________。

(2)为减缓海水对铁质海轮外壳的腐蚀,制造海轮时,会在海轮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下列金属适宜船底镶嵌的是________(填选项)。

A.Pb(铅) B.Cu C.Pt(铂) D.Zn

(3)对铁“发蓝”处理,其表面将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

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蓝”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6Fe + 4NaNO2 + 9NaNO3 + 26H2O = 12X + 13NaOH + 13NH3

③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______(填“好”或“不好”),因为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铁会与酸反应而使铁质器具被腐蚀(2)D

(3)致密的氧化膜使铁与氧气(或空气)和水隔绝;Fe3O4 不好 Fe+CuSO4=Cu+FeSO4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活泼金属具有与酸反应的性质故(1)酸菜等酸性的食物不宜用铁质器具长期盛放,因为铁会与酸反应而使铁质器具被腐蚀;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2)为减缓海水对铁质海轮外壳的腐蚀,制造海轮时,会在海轮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下列金属适宜船底镶嵌的是D金属锌;(3)(3)对铁“发蓝”处理,其表面将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是隔绝了铁生锈的条件,故致密的氧化膜使铁与氧气(或空气)和水隔绝;②“发蓝”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Fe3O4③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不好,因为发生了Fe+CuSO4=Cu+FeSO4的反应,证明铁还能与氧气、水接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按要求填空:

体温计中金属元素(Hg)的名称是 (1)

生理盐水中的溶质(写化学式)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表示出它的8个分子 (3)

可用于洗涤油污的Na2CO3溶液呈 (4)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Na2CO3 (5) (填“属于”或“不属于”)碱。

熟食制品常加入规定含量的防腐剂。丙酸钠(C3H5O2Na)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6) ,05mol丙酸钠中含有 (7) 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l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要配置150 k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2)选种进行一段时间后,农技员估计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有所减少,他取出50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g,计算此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若此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只剩下100 kg,要使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恢复到(1)中的状态,计算需要加入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 0级地震。地震导致灾区部分水源严重污染,为保障当地群众饮水安全,需要消毒杀菌。卫生防疫部门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优氯净(C3O3N3Cl2Na)、二氧化氯(ClO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ClO中含有NaCl,是一种盐

BNaClO属于有机化合物

C优氯净中含有11个原子

DC3O3N3Cl2Na中碳、氮、氧的质量比是6:7: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处处充满着化学知识。

(1)贴身衣服以纯棉质地为佳。鉴别纯棉与涤纶可用 (2分)方法。

(2)家庭可自备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NH4H2PO4)来灭火。

①NH4H2PO4溶于水时与NH4N03相似,会出现明显的 现象。(填“升温”或“降温”)

②灭火时,NH4H2PO4受热分解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

③为了变废为宝,报废灭火器中的NH4H2PO4能作为化肥中的 (2分)肥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3)和稀盐酸制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_性;

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_______(选填“>”、“<”、“=”)8.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军测量其溶质质量分数的操作如下: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其质量为25.5g,往其中注入一定量上述烧碱溶液,并滴入1滴酚酞溶液后,又称量锥形瓶,质量为37.5g

②取质量分数为24.5%的稀硫酸逐滴滴入上述锥形瓶中,边滴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液。再次称量锥形瓶,质量为51.0g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所取烧碱溶液的质量= g。(注:滴人酚酞的质量忽略不计)

(2)反应所消耗的稀硫酸质量= g。

(3)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列出计算过程)

(4)问题讨论:小亮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与小军的结果有差异。于是小亮测自己实验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pH =6.2,则小亮的结果比小军的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溶于水时部分以Cl2分子存在于溶液中,部分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产物中,次氯酸HClO是一种弱酸。氯气溶于水所得溶液称为氯水,它具有很强的漂白性。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颜料的滤纸放入氯水中,品红试纸褪色。晓红同学对“氯水使品红试纸褪色”产生浓厚兴趣,她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来完成: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猜想1: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2氯水中的Cl2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3: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4:氯水中的__________使品红试纸褪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把品红试纸放入水中

猜想1不成立

试纸不褪色

猜想2不成立

试纸不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学习小组通过讨论,找到了氯水中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

【反思】向氯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拓展】铁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用字母表示的七种物质由H、O、C、Fe中的几种元素组成。

(1)A、B的组成元素相同,A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B分解可以得到A。则A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2)E、F在常温下均为气态氧化物,其中E可以作燃料,写出E燃烧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3)已知X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X+ 3E= 2 Fe + 3F,则X的化学式为

(4)M为最简单的有机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燃料,写出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N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燃料,属于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可由高梁、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制得,其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