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用“微观的眼光看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请将以下材料反映出构成物质的微粒对应的性质填写在括号内横线上
(1)如图说法,小红说她一口气能喝6000万亿亿个水分子.由此可知微粒体积很小(填写微粒的一种性质).
(2)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因为微粒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分析 (1)根据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可知分子很小;
(2)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性分析.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解答 解:(1)由材料二的信息,一滴水含有那么多的分子,可说明:分子是微小的粒子;
(2)由于白糖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所以,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故答案为:(1)微粒体积很小;
(2)微粒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点评 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1.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  )
A.食醋B.食盐C.石灰水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鉴别CO2、O2、CO的最简便方法是(  )
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B(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      B.乙醇(C2H5OH )    C.二氧化碳
(2)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frac{\underline{\;440℃\;}}{高压}$C+2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节假日、某班同学去郊外进行野炊活动.
(1)他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B(填序号,下同)
(2)野炊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C
A.炒鸡蛋B.牛奶C.黄瓜D.糖醋鱼
(3)食盐中加“碘”其目的是预防甲状腺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A、C烧杯内盛有酚酞溶液,B烧杯中是浓氨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刻印观察的现象是A烧杯中的溶液变成红色,C烧杯中的溶液颜色不变,本实验说明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A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2)氨气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氨气和氧气$\stackrel{点燃}{→}$水和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请结合下列装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代号①所指仪器的名称酒精灯.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要得到较为纯净的该气体,你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填字母代号).
(3)实验室用固体x和液体药品y在常温下制取z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写出实验室制取符合上述条件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把分别盛满甲、乙、丙 三种气体的试管倒插在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上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填字母代号).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5)买买提同学用锥形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利用图3所示的装置做趣味性实验,他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压到锥形瓶后,可以看到的现象为气球胀大,其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锥形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
(6)某同学用C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7)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8)在实验室里,通常用下列方法制氧气: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其中最能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制备方法是①(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将一定量的上述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测得此时的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则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约为(  )
A.61.3%B.74.5%C.82.8%D.88.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个实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正确的基本操作应如图甲所示,这样可保证将液体滴入试管
B.按图乙所示进行过滤操作,玻璃棒的倾斜角度不合适,这样很可能使液体外漏
C.如图丙所示,浓硫酸使白纸、木筷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吸收了纸和木筷中的水
D.图丁所示的三次读数,a为俯视,b读数方法正确,c的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