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CO、C都可以用来在高温下冶炼金属,主要原因是( )
A.它们在燃烧时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B.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C.它们都是非金属单质
D.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长治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示意图中的生成物属于化合物
B.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质量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分子和“
”分子的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最近制得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2、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B.O4分子由4个氧元素组成
C.1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D.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科学探究题
小辉同学通过参考资料知道:Mg+CuOMgO+Cu.为探究该反应并采用热还原法制取金属铜,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将镁粉和氧化铜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隔绝空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固体M.请你与小辉同学一起对该固体M进行探究.(资料:常温下,镁不与水发生反应;)
(对固体M的成分猜想)
猜想1:氧化镁和铜;猜想2:氧化镁和铜,还可能含有氧 化铜;猜想 3:氧化镁和铜,还可能含有镁粉;猜想 4:氧化镁和铜,还可能含有___;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讨论)
(1)根据步骤①中产生的现象,可以判断上述猜想___一定不成立.
(2)步骤②的操作名称是___,它与步骤①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___.
(3)产生气体A的反应方程式为___,固体B的化学式___,步骤①中 一定发生的反应有___个.
(4)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M中除镁粉外,是否还有氧化铜剩余?即猜想 4是 否成立.
①小红认为可根据上述实验中溶液C显蓝色的现象来判断,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
②小辉认为可根据固体M与稀硫酸在微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B的质量是否增加来判断.若固体B增加,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是:SiO2+2CSi +2CO↑,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A.SiO2 B.Si C.C D.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炼铁化学原理,他的操作及观察到现象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
B.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C.黑色赤铁矿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D.用酒精灯点燃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现提供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下: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用装置B或C作为发生装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装置C相比,装置B中使用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内加锌粒 B.
倾倒液体药品
C.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 D.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8- 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