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3分)为了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完成了探究活动。
你能猜测到该同学所用的溶液分别是:a 、b 。你能推测出该同学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
(1)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2)5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
(3)2个氮原子______;
(4)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6)2个亚铁离子______;
(7)氧元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1)用装置A制备O2
①若用高锰酸钾为原料,装置A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
②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改造装置A的操作是:_____.
(2)用组合装置BD制取气体
①实验室一般不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
②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
③待观察到气泡_____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3)用组合装置BC制取二氧化碳
①装置B中盛有的固体是_____(填名称,下同),液体是_____,将固体与液体药品混合后可制得二氧化碳.
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可将燃着木条置于装置C的_____(填“b”或“c”)端管口处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指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Y______。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
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可选用______。
实验室用一种暗紫色的固体粉末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11月4日,福建泉州码头的一艘石化产品运输船发生泄漏,6.97吨碳九产品漏入近海,造成水体污染。“碳九”是在石油提炼时获得的一系列含碳数量在9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异丙苯(C9H12)就是其中成分之一,下列关于异丙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氧化物 B.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9:1
C. 相对分子质量为120 D. 每个分子由9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大多是来自天然气、_____和煤等化石燃料,是_____(填“可再生”或者“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新疆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时进行了很多尝试,例如达坂城地区就有很多类似于风车的装置,这开发的是新能源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E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
(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 将t2℃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