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分析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 解:A、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
B、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故叙述正确;
C、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液体变成气体.故叙述正确;
D、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所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Zn.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gCO2和9.9gH2O,则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5: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B.用于灭火C.用作气体肥料D.生产碳酸饮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13.3 20.931.645.863.985.5110
(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8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填“较大”或“较小”).
(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36.0~36.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倡导“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步行代车B.循环使用教科书C.出门随手关灯D.乱砍滥伐森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H4B.C2H5OHC.CH4OD.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进行提纯:
(1)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处理,得到初步提纯.其中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防液体溅出,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2)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可采用的物理方法是用磁铁吸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然后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及黄色火焰,放热
B.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将锌片放入少量稀硫酸中:银白色固体减少,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放热
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B.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C.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