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 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
【继续实验】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 | 产生白色沉淀 |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 。
II.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 g,设计如下实验:
计算【演示实验】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列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现有下列微粒:①Na+ ②CuSO4 ③N60 ④CO32-。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其中能表示分子的是 ,①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氢氧化镁可治疗胃酸过多 Mg(OH)2+2HCl= +2H2O(填化学式),该反应属于 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反应可生成C、D(A、B、C、D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4种原子
B.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C.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E.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是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国防金属材料,目前大部分镁都是利用从海水中提取镁盐制得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填“溶解”、“过滤”、“蒸发”之一)。
(2)试剂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3)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校化学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蒸馏水和氯化镁配制了氯化镁溶液,模仿海水进行氯化镁含量的测定。学习小组的同学取该海水样品190 g,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计算:上述海水样品中氯化镁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下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
(1)若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氧气,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制取氧气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该套装置还可以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废液中常含有少量盐酸。若要检验该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请你从“硝酸银溶液、酚酞试液、pH试纸、熟石灰”中选用一种进行实验,并简述实验过程 。
(3)若装置A中盛放锌粒和稀盐酸,小明同学欲利用制备的氢气来测定10 g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纯度(杂质不反应),仪器连接顺序为:A→C→B1→D→B2→B3。(已知:Fe2O3 + 3H2 高温 2Fe + 3H2O ,其中B1、B2、B3为3个浓硫酸洗气瓶)
①连接仪器C的目的是 。
②若装置中不连接B1,用B2装置在反应前后质量的增加进行计算,则计算结果会 (选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之一)。
③若测得B2增加的质量为a g,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可为分数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甲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交点P表示的一条意义是________。
(2)t1℃时,1OOgA的饱和溶液时所含溶质质量_______25 g。(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3)将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均无固体物质剩余)分别降温到tl℃,所得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_______B(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4)如乙图所示,20℃时,将一只试管放入盛有饱和B溶液的烧杯里,再向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和SmL稀盐酸,试管内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里的溶液变浑浊,请你解释溶液B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