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碳酸亚铁(FeCO3)可用于制作补铁药物,以下是用赤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等)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资料)40℃以上时,(NH4)2CO3易分解。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该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向硫铁矿烧渣中通入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
(4)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__。
【答案】过滤 【答题空2】D 【答题空3】Fe2O3+3CO 2Fe+3CO2 控制溶液的温度低于40℃ H、O、S、N(或氢、氧、硫、氮)
【解析】
(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Ⅰ的名称为过滤;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所以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3)根据题中“资料”提供的信息可知,40℃以上时,(NH4)2CO3易分解,所以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控制溶液的温度低于40℃;
(4)硫酸亚铁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所以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H、O、S、N(或氢、氧、硫、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乃万物之本原
(1)水的净化如图是一种水净化装置,可以除去 99.3% 的细菌和病毒。该装置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
(2)水的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收集气体体积比为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水的用途 对图中分析有误的是____(填序号)。
A.烧杯中的水便于观察是否有气体排出
B.集气瓶中的水主要用于降温
C.试管中的水作为反应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_。
(2)碳酸氢铵在烈日下暴晒:_____________。
(3)常温下,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_____________。
(4)湿法炼铜:_____________。
(5)氨气(NH3)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一种红色固态物质和一种无色液态物质: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利用如图装置来探究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气压传感器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氧气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过程中,燃烧匙内的白磷先未燃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下:
(4)结论:猜想_________正确。
(拓展延伸)如图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5)在图中_____(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请你解释曲线AB段、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① _______。②________。
(6)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可知,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较好的药品是铁丝绒,利用铁与氧气、水等的缓慢氧化,可以将空气中氧气浓度消耗至0.2%。将足量细铁丝绒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较长时间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同学们发现两支蜡烛都熄灭了。
(提出问题)实验A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所以蜡烛熄灭。
猜想2:烧杯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
实验I:点燃蜡烛,塞紧胶塞。待蜡烛熄灭后,用放大镜照射白磷。观察到白磷燃烧。
实验II:经检测,实验A中,蜡烛熄灭时,烧杯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3%。在集气瓶中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收集气体,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和燃烧的红磷,实验记录如下:
V(O2):V(CO2) | 蜡烛 | 红磷 |
1:4 | 燃烧 | 燃烧 |
1:5 | 燃烧 | 燃烧 |
1:6 | 熄灭 | 燃烧 |
1:9 | 熄灭 | 燃烧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
(3)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II证明猜想2错误,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5)结合实验I与实验II,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实验反思)
(6)通过此实验,同学们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如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B. 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C. 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 锥形瓶中的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净水处理剂,工业上常采用次氯酸钠(NaClO)氧化法生产,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NaClO+2Fe(NO3)3+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
(1)次氯酸钠(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
(2)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填最简比);
(3)现要制得830kg含杂质20%的高铁酸钠,至少需要次氯酸钠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列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第二组同学利用横口管(如图a)等仪器设计装置探究“氧气的性质”
(1)如图b,将注射器内液体甲注入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利用此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横口管底部盛有的固体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完成(1)实验后,在固体乙上方放一块红热的木炭,再套上一个横口管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图c),为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液体丙应为___________(填名称),液体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