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 预测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 物质是碳酸钠 |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 物质是氢氧化钙 | |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答案】(1)C、D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CaCO3;(4)NaOH;
(5)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6)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都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能够实现目的实验为C和D;
(2)C组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根据题意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5)能够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钠,而氢氧化钙不能和碳酸钠共存,所以可以判断使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即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6)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也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不能仅仅根据溶液变红就判断溶液中只是氢氧化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若用□△○表示构成不同物质的粒子,它们相互组合形成下列五类物质:
(1)A、B、C、D、E中表示单质的是 (填写序号,下同),表示化合物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
(2)能表示甲烷分子的是 ,能表示氢气分子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在北方地区有除夕夜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制作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制作三鲜馅饺子的原料主要有面粉、油、韭菜、肉类、虾仁、盐和鸡蛋等,其中面粉的主要成分为淀粉(C6H10O5)n,则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煮饺子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 检验,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硬水软化是指除去硬水中的 .
(4)请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2个碳酸根离子
②硫酸铝的化学式
③硫离子
④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5)饺子煮熟后用漏勺将其从锅中捞出,这是利用了 (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有的物质结构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5H9的五硼烷(见右图).下列有关五硼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硼烷中硼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9
B.五硼烷中B、H的物质的量比为5:9
C.五硼烷是一种化合物
D.1个五硼烷分子由5个硼原子和9个氢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则Mn、Mg、Cu的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Mn、Mg、Cu B.Mg、Mn、Cu
C.Cu、Mg、Mn D.Cu、Mn、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