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组别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1 | 取Zn、CuO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无色. | Zn和CuO能发生置换反应. |
实验2 | 取Mg、CuO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无色. | 镁与氧化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
实验3 | 取Cu、Fe2O3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 粉末无变化 | Cu、Fe2O3不能反应. |
甲 | 乙 | 丙 | |
烧杯+稀硫酸 | 200g | 150g | 150g |
加入的铁样品 | 9g | 9g | 14g |
烧杯+剩余物质质量 | 208.7g | 158.7g | 163.7g |
分析 实验一:
(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与水;
(2)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浓硫酸具有很好的吸水性;
(3)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生成物考虑;
(4)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实验二:
实验装置如下图:根据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写出化学反应式;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实验方案:实验1:根据结论:Zn和CuO能发生置换反应.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三:
(1)甲、乙比较说明9g铁样品完全反应能产生0.3g氢气;乙、丙比较说明150g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3g氢气,因此可以判断乙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由氢气的质量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铁的质量分数;
(3)由氢气的质量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后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实验一
(1)根据化学方程式:H2C2O4$\frac{\underline{\;浓H_{2}SO_{4}\;}}{△}$H2O+CO2↑+CO↑可知,有CO2生成,B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反应式是: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2)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而C装置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已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制取CO过程中产生的水,得到干燥的CO;
故答案为:证明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干燥一氧化碳气体;
(3)E装置中的氧化铁在CO的还原作用下,由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的铁粉.
故答案为: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4)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可以用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点燃尾气,是因为过量的有毒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所以要进行尾气处理.
故答案为: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尾气处理;
实验二
实验装置如下图: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我们可以据此写出化学反应式: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在该反应中铝也是得到氧的物质,所以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还原;
实验方案:
实验1:根据结论:Zn和CuO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置换出铜单质.故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红;
实验2:根据现象: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氧化铜变成了铜单质,镁与氧化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无、镁与氧化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实验三
解:(1)甲、乙比较说明9g铁样品完全反应能产生0.3g氢气;乙、丙比较说明150g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3g氢气,因此可以判断乙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50g+9g-158.7g=0.3g
设Fe的质量为x,FeSO4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x y 0.3g
$\frac{56}{x}$=$\frac{2}{0.3g}$ $\frac{152}{y}$=$\frac{2}{0.3g}$
解得:x═8.4g,y=22.8g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frac{8.4g}{9g}$×100%=93.3%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22.8g}{150g+8.4g-0.3g-25.4g}$×100%═17.5%
答:(1)乙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应;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5%.
故答案为:(1)乙;
(2)93.3%;
(3)17.5%.
点评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如何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实验设计等问题,要同学们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再可做好此题.此题难度较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食醋与酒精 闻气味 | |
B. | 空气与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 |
C. | 水和双氧水 看颜色 | |
D. |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溶解度/g | 20℃ | 20℃ | 20℃ | 20℃ |
NaCl | 35.8 | 36.0 | 36.6 | 37.3 |
KNO3 | 20.9 | 31.6 | 63.9 | 110 |
A. | 甲烧杯内为硝酸钾,乙烧杯内为氯化钠 | |
B. | 甲烧杯内为饱和溶液,乙烧杯内为不饱和溶液 | |
C. | 将温度升高4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
D. | 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大量的KNO3晶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现象 | 解释 |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空气)接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