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元素周期表是同学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镁元素的“身份证”(见图1),在图2的横线上填写有关铝元素的6个信息.

注意:将答案从左到右的顺序填写到题号的横线上.

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等,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铝的元素符号为:Al;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2+8+x=13,则x=3,铝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铝是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称为阳离子;
铝原子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三个电子,而显+3价;
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铝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Al;3;金属;失;+3;Al2O3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小平在称量食盐药品的质量时,误把砝码放在了左盘药品放在了右盘,结果砝码为10g,游码读数为1.5g,则该物的实际质量为(  )
A.10gB.1.5gC.8.5gD.11.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下列操作正确的是BCEFG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在托盘两边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试管中上部
C.稀硫酸滴到皮肤上,也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E.用10mL的量筒量取8.6mL的液体时俯视,则实际量得的水的体积偏小
F.图书档案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G.取少量液体试剂时,将滴管伸入试剂瓶内的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
H.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明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产生了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稀硝酸后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测的不一样.原预测的现象应该是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但他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却是只有一部分沉淀溶解,同时有气泡产生.
(1)出现上述情况,他该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呢?
答:滴加稀硝酸后的现象是沉淀部分溶解,同时产生气泡.
(2)经过同桌讨论,找到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由于取用碳酸钠溶液的胶头滴管,在之前取用氯化钠溶液后未清洗干净,致使碳酸钠溶液中混有氯离子,所以实验产生的沉淀中含有AgCl(填化学式)不能被稀硝酸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的一组是(  )
A.K2MnO4  KMnO4B.P2O5  Ca3(PO42C.NH4Cl  HNO3D.Cl2  C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四个反应中,与其他三个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
A.硫+氧气→二氧化硫B.氢气+氧气→水
C.氧化汞→汞+氧气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蜡炬成灰D.铁杵磨成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纸剪成窗花B.火药爆炸C.冰块制成冰雕D.湿衣服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右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老师提示:I.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II.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1)同学们选用某种酸碱指示剂对待测液进行检验,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待测液呈碱性,表明含有氢氧化钠
探究活动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1】用酸碱中和法测定
甲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
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02.04.06.08.09.8
烧杯中溶液的pH13.012.912.812.612.37.0
(2)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实验数据,计算所称取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应从选用稀盐酸的体积为9.8mL.
【实验2】用沉淀法测定
资料摘要: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中发生反应:2NaOH+MgCl2=Mg(OH)2↓+2NaCl
乙组同学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①取待测液称重②加入足量氯化镁溶液③过滤出沉淀物④洗涤沉淀物⑤干燥称重
(3)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NaOH完全反应.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往上层澄清液体继续滴加氯化镁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所加氯化镁溶液已足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4)步骤③过滤出的沉淀物是Mg(OH)2
(5)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