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配制较浓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 | 溶液先变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 乙猜想乙错误 (填“正确”或“错误”) |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迅速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红色消失与NaOH溶液浓度太大有关 |
分析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植物油能够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溶液中;
(3)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判断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是否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解答 解:(1)猜想甲不正确,是因为CO2与NaOH反应后生成的Na2CO3的溶液也是碱性的,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CO2与NaOH反应后生成的Na2CO3的溶液也是碱性的,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为验证猜想乙,进行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配制较浓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 | 溶液先变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 乙猜想错误 |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迅速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把稀氢氧化钠溶液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的酚酞试液 | 滴加酚酞试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不消失; 滴加酚酞试液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变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 | 红色消失与NaOH溶液浓度太大有关 |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 | 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 / |
2、![]() | 酚酞变红. | 溶液呈碱性,含有OH一离子. |
3、![]()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 溶液中含有C032一离子. 白色粉末中有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Na2CO3产生气体的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 B. | 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 ||
C. | 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 D. | 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离不开碳氧循环 | B. | CO2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 ||
C. | 金刚石中碳原子间没有间隔 | D. | 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2 | |
B. | 甲苯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
C. | 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92% | |
D. | 1个甲苯分子由7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