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物质所对应用途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做干燥剂B.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氢铵:做氮肥D.稀盐酸:除铁锈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
C、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正确;
D、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作除铁锈,正确;
故选B.

点评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B.Fe+CuSO4═FeSO4+Cu
C.CaCO3$\frac{\underline{\;点燃\;}}{\;}$CaO+CO2D.2HCl+Ca(OH)2═Ca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
C.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D.该实验还能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豆浆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喜爱的饮料之一.豆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磷脂、维生素E、胡萝卜素、烟酸和铁、钙等矿物质,其中钙的含量比其它乳类还要丰富.
(1)豆浆中含有构成细胞的基本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2)家用豆浆机制作豆浆时,既方便又省时,为了使豆浆口感好,在豆浆机上安装了一个过滤网用于除去豆浆中的渣滓,该设计利用的操作原理是过滤.
(3)豆浆为乳白色的液体,你认为豆浆是一种①(填序号).
①混合物       ②纯净物       ③溶液     ④乳浊液
(4)小明同学通过学习化学知道,人们误食重金属盐(如:硫酸铜、氯化钡等)可通过喝大量豆浆的方法解毒.你认为下列①③饮料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填序号).
①牛奶         ②果汁        ③蛋清         ④矿泉水       ⑤食盐水
(5)黄豆中含有的皂角素能引起人们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因此,喝不熟豆浆对人体有害.但豆浆经烧熟煮透后,其中的有害物质被破坏,这个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碘升华C.金刚石变钻石D.葡萄变美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硫原子2S; 亚铁离子Fe2+; 氢氧根离子OH-;两个氢分子2H2;碘酒中的溶剂C2H5OH.
(2)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如图所示为“迪巧”钙片说明书的一部分.取5片钙片,放入 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与盐酸不反应).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57.8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CaCO3+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选填“<”、“>”或“=”)7,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减少(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下同),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增大.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合不合理,理由是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放热.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B(填序号).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酚酞试液.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组的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们得出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当盐酸过量时,酚酞也不变色.
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5)实验室现有一瓶久置的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某同学取该溶液的1/10于锥形瓶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然后滴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当反应恰好完全时,用去稀盐酸的体积为17.40mL.已知:常温下,所用稀盐酸的密度为1.05g/cm3
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升高到t2℃后,所得溶液质量是A=B(填“>”、“=”或“<”)
②t2℃时,在l00g水中放入60克A物质完全溶解,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③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H4NO3固体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固体析出.
④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
(2)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pH试纸测定水的酸碱度,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请你说出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