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认为若II装置中装有水,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氧气,请写出K1、K2的开关顺序先开K2,关K1,一段时间后再开K1,关K2
(2)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I、III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的操作为关闭K1、K2,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2,最终他看到了III中稀盐酸倒流入I中有气泡产生.
(3)丁同学认为将III的烧杯换成量简,Ⅱ中的广口瓶装满水,则可以利用I、Ⅱ、III装置测定氢氧化钠样品中含碳酸钠杂质的质量分数,丁同学测定方法利用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不可行,这是因为CO2可溶于水,无法准确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

分析 (1)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一开始不能立即收集,这是因为开始逸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解答 解:(1)甲同学认为若II装置中装有水,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氧气,K1、K2的开关顺序是先开K2,关K1,当Ⅲ真的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说明排出的是纯净的氧气,应该开K1,关K2
故填:先开K2,关K1,一段时间后再开K1,关K2
(2)他的操作为:关闭K1、K2,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2,最终他看到了III中稀盐酸倒流入I中有气泡产生.
故填:关闭K1、K2,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2
(3)丁同学的测定方法是:把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入Ⅱ中,从而把Ⅱ中的水排入量筒中,排入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但是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CO2可溶于水,无法准确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不可行,这是因为CO2可溶于水,无法准确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有错误的是(  )
选项待鉴别物质鉴别试剂1鉴别试剂2
A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熟石灰
B盐酸和稀硫酸氯化钡溶液石灰石
C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盐酸酚酞
D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澄清石灰水燃着的木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  )
A.酸雨形成原因:CO2+H2O=H2CO3
B.天然气燃烧:CH4+O2$\frac{\underline{\;点燃\;}}{\;}$H2O+CO2
C.工业冶炼铁:Fe2O3+3CO=2Fe+3CO2
D.碱式碳酸铜受热: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中国的高铁建设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频频刷新世界纪录.请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高铁列车上提供的下列食品中,含糖类最高的物质是④(填序号);
        ①矿泉水          ②橙汁           ③牛奶           ④饼干
(2)铁轨属于金属材料(填“有机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雨后的铁轨表面易产生少量的锈迹,这是因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3)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铝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另一种氧化物,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
(4)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剂含有过氧化钠(Na2O2),它可以使车厢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5)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蒸汽列车被电动列车淘汰的原因对环境有污染(任举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吸收的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氯化氢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酸(填“酸”或“碱”或“盐”)
(3)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填化学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CaCO3(填化学式).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澄清.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b→a→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D(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使石灰水产生的浑浊最终变澄清;二氧化碳只能使石灰水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不能最终使其变澄清.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先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不会使溶液的pH明显变化;D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氯化钙、氯化氢.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CO2+Ca(OH)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B.b点溶液的pH>7
C.x值为10.6D.图中bc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