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
(1)南京家用燃料的更新过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
C.天然气作为燃料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
D.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
②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原本以管道煤气为燃料的家庭若要改用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可为 (选填字母)。
A.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B.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C.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D.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
(2)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①设法除去硬水中的 ,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②公共场所可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
作用。
(3)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其中所含的氯化镁是金属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下图流程进行: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步骤Ⅰ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Ⅱ、Ⅲ、Ⅳ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
C.步骤Ⅴ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在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种
②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1)①BD ②AD
(2)①钙、镁化合物(或钙、镁离子) ②吸附
(3)①B ②HCl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题意分析。
A.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B.由于气体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大,燃烧更充分,故比固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正确;
C.天然气燃烧的产物中也有二氧化碳,故不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错误;
D.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正确。故选BD
②根据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2CO+O22CO2;CH4+2O2CO2+2H2O,可知每2个CO分子消耗1个氧气分子,而每2个CH4分子则消耗4个氧气分子,即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天然气,故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燃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天然气的进入量。故选AD
(2)①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故设法除去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可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根据流程图分析判断。
①A.步骤Ⅰ中碳酸钙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错误;
B.步骤Ⅱ、Ⅲ、Ⅳ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正确;
C.步骤Ⅴ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
D.在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中没有置换反应,错误。故选B
②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填空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
(1)南京家用燃料的更新过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
C.天然气作为燃料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
D.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
②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原本以管道煤气为燃料的家庭若要改用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可为 (选填字母)。
A.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B.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C.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D.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
(2)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①设法除去硬水中的 ,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②公共场所可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
作用。
(3)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其中所含的氯化镁是金属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下图流程进行: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步骤Ⅰ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Ⅱ、Ⅲ、Ⅳ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
C.步骤Ⅴ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在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种
②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模拟题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