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筒放平稳,仰视液面,读数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是(  )
A.10mLB.大于10mL
C.小于10mLD.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分析 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

解答 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某学生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筒放平稳,仰视液面,读数为1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则该学生实际量取的液体应大于10mL.
故选:B.

点评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1)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木炭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该小组已经在完成气密性的检查后填装好了药品,并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请你继续完成实验并填写相应空格(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
步骤操作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点燃酒精灯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打开活塞,通入氧气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浑浊,说明燃烧还需温度达到着火点.
点燃酒精灯,继续通氧气木炭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才能生燃烧.
(2)上述实验开始时充满了氮气,其目的是隔绝空气.
(3)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木炭继续燃烧说明反应放热(填“放热”或“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
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碱性;
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
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A.
(选填答案: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实验猜想】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①NaCl、Na2CO3; ②NaCl、CaCl2和NaOH; ③NaCl、Na2CO3和NaOH;  ④…
【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猜想③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5克加热到不再产生氧气为止,得到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为18.9克.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B.
①3S02②Mg2+③CO2④$\stackrel{+2}{Cu}$SO4⑤O2-⑥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③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②④⑤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块薄铜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如图),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片被“熏黑”了.针对铜片上产生的黑色固体,请你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1)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猜想与假设】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炭黑.
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炭黑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铜片变黑可推知甲、丙(填甲、乙、丙)的猜想都错误.说明产生黑色物质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铜片不变黑.
取下胶塞后的现象:
铜片变黑.
   乙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的干扰.
(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使铜片不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
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目的是使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完;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且占容积的$\frac{1}{5}$;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frac{1}{5}$.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性质:其中物理性质是氮气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是氮气不支持燃烧且不燃烧.
(3)该同学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frac{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写两点)①装置漏气;②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或硫,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否(填“能”或“否”)?
理由是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该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增强了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药品
B.
点燃酒精灯
C.
倾倒液体
D.
塞进橡皮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